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1.2亿人都在吃,日本人为何不反对预制菜?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无相财经 时间:2025-09-16 10:58:00
技术保障品质,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无相财经

罗永浩开撕西贝的那一天,我们刚好在日本的东京做产经调研。

比起中文互联网对西贝预制菜的声讨,日本的街头反而到处都是卖预制菜的地方711、罗森、吉野家,这些开遍全球的日本企业,主要卖点之一就是:

预制菜。

早上上班买一个罗森的三明治,中午去吉野家吃个预制咖喱鸡排饭,晚上的回家路上搞一碗预制乌冬面,一碟预制关东煮,一杯罐装啤酒,这就是普通日本上班族的日常。

说个夸张的事情:日本人甚至把拉面做成了袋装,打开就能食用,都不用筷子。

据《朝日新闻》的调查,日本有超过60%的上班族,每周自己做饭的次数不超过两次,其中近40%的人依赖超市、便利店或冷冻食品解决三餐。

去年,日本预制菜整体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日元,覆盖了超过90%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

日本人为何不拒绝预制菜?他们又是怎么看待预制菜的?

中国流行预制菜这个概念,很大程度源于资本的炒作。

前两年,多个头部企业宣布下场搞预制菜,就连罗永浩都给不少预制产品带货,比如康师傅的特别特鲜泡面。

为什么资本看好预制菜赛道?其实日本就是面镜子。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接近30%,独居老人数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双职工家庭比例持续增高,这就意味着大众对于减少做饭时间,降低烹饪难度的需求非常刚性。

2024年,日本总务省还对世界各国主要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其中东京地区打工人平均日通勤用时(往返)位列榜首,达95分钟,根本没有时间留给烹饪。超过60%的日本上班族,每周自己动手开伙的次数不到两次。

怎么让打工人能在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吃上口热饭,日本很早就做出了探索。

比如现代的方便面,就是日本人发明的,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7-11、罗森、全家等,都是为了给打工人提供饮食生活的方便。

日本超市里预制菜区域也比生鲜区要大,各种预制好的肉类、速冻食品、沙拉,琳琅满目,只要加热一下就能吃。

2019-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2年,日本全家便利店因延长冷藏便当保鲜期的事,一度引发公众热议。

面对消费者对是否使用过量防腐剂的质疑,全家便利店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所有食品检测报告,很快就平息了公众的质疑。

此外,一些企业还会根据日本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推出一些特色产品。

比如针对老年人的软质拉面,更易吞咽,还有特别软烂的豆腐汉堡肉,低油少盐,营养配比更科学。

花了大价钱却吃到的是廉价快餐,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让消费者倍感不满。

今天的罗永浩之所以能掀起热搜,掀起那么大的讨论度,很大程度就是国人对国产预制菜长期不满的一种集中表达。

贾国龙从刚开始说西贝100% 没有预制菜,再到改口说有预制菜,再到全网道歉,这充分说明,企业的管理、产品、服务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如果西贝100%无懈可击,后厨毫无瑕疵,罗永浩还有什么话说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关还要产品强,中国餐饮企业的敌人,不是罗永浩,而是自己,是改造行业。

从日本经验来看,中国预制菜的发展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行食品溯源系统,要求每款预制菜都明确标明原料的产地、加工方式及添加剂成分等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其次,餐饮行业也要主动标明哪些菜品是预制菜,避免消费者被蒙在鼓里。

最关键的,还是法律,对于虚假宣传、不合规的食品企业,一定要重罚重锤,不能因为企业贡献了税收、就业,就轻轻放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