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海幽蓝与宇宙深邃在数字艺术中交汇,会带来怎样绚烂的视听体验?7月15日,位于上海西岸美术馆的国内沉浸式体验品牌“深空未来”宣布升级为“深空间”,推出《蔚蓝归途》《走出摇篮》两大全新主题,以“科技+艺术+人文”的跨界融合,为公众开启一场跨越海洋与星辰的独特旅程。
《蔚蓝归途》聚焦中国深海探测前沿成果,以“蛟龙号”万米深潜数据为核心,将海底地质样本分析、深潜器技术突破等科研资料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观众“跟随”虚拟深潜器穿越马里亚纳海沟,在1:1还原的压强模拟中,触摸发光生物的奇幻生态,更见证中国深海探测从“跟跑”到“领跑”的科技跃迁。项目科学顾问、“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表示:“我们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情感共鸣,让公众在沉浸中感受科研精神的脉动。”
《走出摇篮》则将NASA、ESA的宇宙观测数据与中国“嫦娥”探月、“天问”探火成果编织成动态宇宙图景。观众可“亲历”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的星系诞生瞬间,或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操控”中国空间站模型,在近地轨道运行轨迹中思考人类文明的星际使命。该主题突破传统天文展的静态陈列,以交互叙事重构“我们是谁、向何处去”的哲学命题。
“深空间”前身“深空未来”从2023年12月亮相上海西岸美术馆到2024年10月杭州站开业,至今已经合作了2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技文化IP及数字艺术作品,呈现了1800多场主题展演,吸引了超20万人次观众打卡。升级后的“深空间”更致力于构建全链条数字体验生态,其模块化软硬件系统与开放内容平台,已助力商业综合体、文旅地标等20余个场景实现数字化转型。
此次升级不仅拓展了沉浸式体验的叙事维度,更通过可复制的技术方案,为城市数字艺术场景创新提供新范本。“深空间”与同济大学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通过真实项目驱动科技艺术人才培养,并且形成一套低成本、高灵活性的数字艺术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杭州、成都等地的社区文化空间升级项目。创始人田元说:“我们希望数字技术像电力一样普及,让每个城市角落都能生长出独特的体验价值。”
“深空间”全新主题展区于7月15日起对外开放。这场始于星际与深海的探索,将指向一个更普惠、更共情的数字艺术未来。
原标题:《“深空间”探索数字艺术边界:两大全新主题解锁“科技+艺术+人文”沉浸体验》
栏目编辑:沈毓烨
作者:新民晚报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