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新纪录!
萝卜快跑和Uber,最近达成了史无前例的合作,要携手落地数千辆Robotaxi。
Robotaxi,这是百度深耕、谷歌重注、马斯克豪赌的AI赛道,是物理AI最具潜力的落地场景,蕴藏着万亿美元机会,前景无限,热度空前。
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玩家出海捷报连连,欧美和日本纷纷推出政策,无人驾驶已成滚滚大势,重塑交通出行,掀起资本热潮。
为什么此时此刻,全球最大出行平台Uber选择了萝卜快跑?
空前的合作规模,为什么是萝卜快跑?
萝卜快跑最近官宣,将携手Uber在全球部署数千台Robotaxi,达成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无人驾驶合作。首批合作成果今年年底就会落地,以亚洲和中东市场为起点,逐步推向更多国际市场。
据了解,服务上线后,乘客通过Uber就能打到萝卜快跑的六代车。“上Uber,打萝卜”随之登上热搜,双方的合作迅速出圈。
外界反响热烈,业内自然更是震动,核心有两大原因:
首先,这次合作规模空前。
谷歌Waymo最新披露的总车队规模,也不过1500辆,尽管此前和Uber达成了合作,但并没有披露数量级。对比之下,此次数千辆的投放规模,前所未有,意味着萝卜快跑将迎来成倍扩张,跃迁至新的商业化节点。
此外,“萝卜”出海之迅猛,也让人赞叹。
以国内的香港为桥头堡,迈向国际市场,不过半年时间,连下数城。今年3月,萝卜快跑与迪拜达成合作,计划部署超1000台Robotaxi。
两个月后,萝卜快跑已在迪拜城区路测,而且起始就是百台规模,连跨“场-路-区”三级,直奔城市级应用阶段。
紧接着又落子阿布扎比,要打造当地规模最大的Robotaxi车队。
下半年刚开局,又和Uber达成合作。还有消息称,萝卜快跑正在筹备进军欧洲,在瑞士已成立实体公司,吹响了号角。此外,据说土耳其也是“萝卜”潜在的下一站。
中国萝卜能“播种”全球,和Uber达成规模空前的合作,全凭技术实力。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公开表示,萝卜快跑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
这不仅是对萝卜的肯定,也是一种市场信号:Uber需要一个已经完成技术验证、具有大规模部署能力的合作方,萝卜快跑正是最优解。
经过十二年厚积薄发,萝卜快跑L4级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累计超1.7亿公里,在软硬两端不断迭代,成果显著。
软件方面,萝卜快跑用大模型重构技术栈, 上车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成为全球唯一的“无人驾驶+大模型”玩家。
模型泛化能力更强,能迅速理解城市复杂道路,处理更多边缘场景。这让Robotaxi具备了在城市快速部署的能力,所以到迪拜一落地就是上百台规模。可以想象到,今后在其他地区开城会有多快。
硬件方面,萝卜快跑最新的六代车,搭载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其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已在武汉大规模投放。长期安全运营,秘诀无他,硬件端多传感器融合,搭配软件端的大模型,这一组合应对复杂场景,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Uber选择萝卜快跑作为全球无人驾驶最大的合作伙伴,也充分证明当前阶段激光雷达路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百度转向纯视觉路线”的说法,随之不攻自破。
车辆稳定可靠,不仅收获国内乘客点赞,还得到了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等国际BIG NAME的实名好评。
萝卜快跑率先在全球实现规模化落地,得到国际名人背书,已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出海的代表者之一。这也意味着中国科技获得了国际认可,全球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积极态度,可见一斑。
全球市场有政策、有需求,中国玩家有技术、有方案,双方一拍即合,出海水到渠成。
全球市场水大鱼大,无人驾驶大势所趋
作为AI皇冠上的明珠,无人驾驶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关键技术。近4个月,欧盟、美国和日本纷纷推出政策,支持无人驾驶产业发展。
今年3月,欧盟发布《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提出要整合资源,打造Robotaxi的通用架构,到明年建立至少3个大型跨境测试区。
6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将简化Robotaxi的安全豁免流程,此举将加速Robotaxi在美部署。
几乎同时,日本也支持丰田、本田和其他日本主机厂,合作研发自动驾驶,并计划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研发。
各国纷纷发力,首先是因为无人驾驶能缓解运力短缺,提供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服务,解决一些地区“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
同时也是因为市场前景广阔。据高盛研报分析,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至457亿美元,也就是人民币2870亿至32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60%。
马斯克则认为,Robotaxi对特斯拉来说是「万亿美元级别的机会」。
总的来看,无人驾驶在全球有上层政策支持,符合现实需要,市场潜力巨大,已成大势所趋、时代浪潮。放眼全球,当前有「三大家」站在了潮头之上:
萝卜快跑,谷歌Waymo和特斯拉。
后来者特斯拉落地时间短,开城少,规模小,副驾设置了安全员,实际上还处在探索期。而萝卜快跑和谷歌Waymo已实现车端真无人,但双方过去一年的发展重心不同。
过去一年,Waymo先后在美国洛杉矶、硅谷、奥斯汀等不同城市5次扩张运营区域,载客订单数随之水涨船高,在硬件并未换代的情况下,每周订单量一年翻了5倍。今年还要计划再开10城。
Waymo在本土的快速进展,和其背后原因,值得高度关注。
与之相对的,萝卜快跑则在海外快速发展,其中两次出手,规模都在千台级。现在来看,这个数量很大,但面向未来,这不过是无人驾驶这场科技盛宴中的“开胃菜”。
毕竟Robotaxi是「万亿美元级别的机会」,在全球有超10亿的潜在用户,所以萝卜快跑车队规模破万,目前看来只是时间问题,未来迈向数十万台,也不是不可能。
无人驾驶全球竞速,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玩家,已经有海外认可,有成本优势,如果能像Waymo一样,有更多扩区的机会,就能更早实现商业闭环,抵达现阶段的终局。
这也意味着,中国科技会在无人驾驶的AI竞赛中,率先抢占高地。(:智能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