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该拆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09-13 10:24:23


近日,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因没有及时、完整地向当地独立维修商公开诊断、软件和技术信息,涉嫌垄断售后维修业务,被澳洲监管机构要求罚款1000万澳元(约合4700万元人民币)。这一事件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的合规发展敲了一记警钟,也再次将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难题拉入公众视线。

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车辆维修保养问题十分突出,关于新能源车企是否涉嫌垄断维修保养业务,舆论一直争论不休。

若是传统燃油车,每一个独立的汽车维修厂、每一位维修员都可以对车辆进行维修,车主也可以自主选择在何处及如何维修自己的车。但新能源汽车车主想要维修车辆,只能在车企授权或指定的渠道进行,且要面对长时间等待、高价维修等一系列问题。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客观因素是,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还不成熟,维修网点少、人才缺口大,现有维修资源难以覆盖保有量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一些独立维修企业不具备相关检测设备,难以真正参与。

另外,在新能源车企看来,维修新能源汽车有着很高的安全门槛,这是其解释为何要全盘把控维修业务的核心原因。2024年年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上海两名汽车维修工修理了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电池管理系统,车企发现后报案,两名汽车维修工被判刑,罪名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相关解读信息,“确保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是作出判决的一个重要依据。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确实是广受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私自”维修可能会造成安全漏洞。但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只能由车企来修?这是值得商榷的。在中国市场,独立维修店维修特斯拉的汽车,并不会引发被报案、判刑等严重后果。为什么特斯拉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这难免让人认为新能源车把控车辆维修是“以安全为由,行垄断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有很多创新的模式,例如从售前到售后全产业链条的“垂直整合”模式。当前新能源汽车闭环式的直营体系和售后保养体系,即“垂直整合”在售后市场的延伸,这使得此前主要由经销商负责的车辆维修保养、二手车等业务,都集中到了车企手里。车企费尽心机控盘售后业务,也有攫取更大利润的内在驱动。毕竟,当前汽车市场陷入“内卷”,卖车并不赚钱,售后就是一块其他人动不得的“肥肉”。

但是,昂贵且无法自由选择的维修保养、不断涨价的保险费用、价格体系崩溃的二手车市场、有待规范的动力电池回收,这些隐藏在新能源汽车繁荣表象之下的售后乱象,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良性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任由少数整车企业把控维修保养业务,数千万汽修店就有可能走向没落;如果只顾着扩大新能源汽车规模而忽视售后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就难以可持续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的问题,需从法律法规层面做出明晰规范。此外,还需要监管部门、车企、行业机构多方发力,共同推动新能源车企向第三方维修企业开放维修数据和接口,营造开放和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狂奔十余年,一直是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拆掉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围墙,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时候。

(作者 高飞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高飞昌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主编 长期关注汽车与出行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出行与科技、资本市场、汽车后市场。对于相关企业战略变化和上市新品有独特见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