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多款AI眼镜亮相外滩大会,蚂蚁陈亮:五年后或可靠眼镜完成所有数字交互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红星资本局 时间:2025-09-13 00:10:38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 9月10日至13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以下简称“外滩大会”)在上海市举办。此次外滩大会上,多家公司展出了AI眼镜产品,具有拍摄、实时翻译、看动态投影等功能。

9月12日,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介绍,gPass开放了蚂蚁金融级安全能力,以“安全、交互、连接”三大核心能力支撑AI眼镜向用户超级助手演进。


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发布gPass

AI眼镜功能“仍处于基础交互阶段”

gPass支撑AI眼镜向用户超级助手演进

在外滩大会上,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副教授喻纯介绍了行业现状。“当前,AI眼镜功能仍处于基础交互阶段,如拍摄、翻译、提词及简单对话等,整体能力与手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硬件算力有限、存储不足,制约了复杂功能运行;软件生态上,中低端产品难以动态加载应用,导致生态扩展困难。”

他指出,原生应用稀缺、交互逻辑独特带来的高开发门槛,以及行业在芯片与系统选型上的碎片化,严重限制了服务的深化与普及,“当前AI眼镜的服务潜能尚未完全释放,亟需构建开放可信的底层支持体系。”

面对这些行业核心挑战,构建一个统一、安全且互联的底层基础设施,已成为打破现状、驱动AI眼镜从“基础工具”迈向“个人智能体”的关键突破点。而蚂蚁集团推出的gPass,正是为了精准应对这一迫切需求而生。

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介绍,在安全方面,gPass借助端到端加密、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目前,gPass已成功适配Android和RTOS双系统芯片级安全方案。

在交互方面,gPass集成多项无感核身技术,确保所有操作均由本人完成。在连接方面,gPass可智能识别用户所处时间与空间,支持与多种智能体消息交互。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gPass已率先应用于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眼镜品牌,实现“看一下支付”,未来还将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中释放更多技术潜能。

蚂蚁不会做自己的AI眼镜

陈亮:个人预计发展至最终形态需要五年

9月12日,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告诉红星资本局,蚂蚁不会推出自有的AI眼镜,gPass的定位是行业加速器,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行业成长。

陈亮认为,在AI眼镜行业,当前的挑战主要在于技术层面。比如摄像头变焦、身份识别(声纹识别)等,“我们还收到很多反馈,有的用户是i人,不喜欢公开说话(指AI眼镜接收特定声音指令触发功能)。”

“我们在和眼镜厂商、部件厂商一起建设虹膜等技术能力。像是虹膜技术,现在不是很成熟,也没有标准,怎么在眼镜上把相关的虹膜模组装上去?有挺多技术层面的东西。”陈亮对红星资本局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陈亮本人戴眼镜,但并非是AI眼镜。他透露称,他无法忍受眼镜压鼻梁的感觉,等到某款自重较轻的AI眼镜上市,他也会更换为AI眼镜。

陈亮认为,AI眼镜发展至最终形态,用户可以靠眼镜完成所有和数字世界的交互,“看新闻、看股票……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和数字生活相关的有很多场景。”

当红星资本局问及AI眼镜走向这一最终形态预计需要多长时间时,陈亮回答称,技术的迭代非常非常快,他个人预测达到这一形态要五年。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摄影报道

编辑 陶玥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