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被立案后跌停!白银有色内控失守,半年超400亿营收仍亏超2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9-11 20:35:24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虫创意

9月10日晚间,白银有色(601212.SH)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尽管公告中未明确具体立案事项,但资本市场反应剧烈。9月11日,白银有色一字跌停,收于3.82元/股,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

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为何在贵金属行情火热之际遭遇监管重锤?

为进一步了解立案事由,9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白银有色证券部,截止发稿未有回复。

内控多次爆出漏洞

白银有色此番被立案并非无迹可寻。近年来,白银有色连续爆出涉大额资金案件,且均存在未及时披露的共性。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去年初,白银有色发生一起阴极铜失踪案,涉案金额达1.57亿元。白银市纪委监委在调查白银有色销售部门违规发出商品事件时,发现白银有色原营销中心销售部员工、铜业公司员工与外单位人员通过伪造销售单据等方式侵占其阴极铜产品。

此前,白银有色还在追查一起锌锭盗窃案。2023年11月份,涉案人员徐某(非白银有色员工,为白银有色贸易商实际控制人)与河北众帮德耀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帮德耀”)广川库库管员杜某串通,将990吨锌锭产品盗出。

记者注意到,上述阴极铜事件、锌锭事件并未及时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也导致白银有色被监管问询。今年7月份,白银有色回复监管函时表示,阴极铜事件、锌锭事件均涉嫌刑事犯罪,因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在调查刑事犯罪期间对相关情况需要保密的要求,因此调查未终结前未披露该案件。

同时,白银有色还出现了3.88亿元的财务“黑洞”。

2023年11月份,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红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红鹭”)发现,对石家庄显赫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赫公司”)、河北省国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和公司”)、上海宽玉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宽玉公司”)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出现严重不符的事实,差额约为3.88亿元。

白银有色表示,该事件主要系其营销中心风控部业务人员在显赫公司、宽玉公司开展业务时收受贿赂,违规出具产品出库单,导致多发锌锭产品所致。

彼时,白银有色已向法院提起买卖合同之诉并申请财产保全,并对显赫公司、宽玉公司分别计提坏账准备3104.15万元、1001.73万元,计提比例均为15%,但未对国和公司计提坏账准备。

9月11日,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次立案调查对白银有色存在多重影响。根据现行监管规则,证监会立案调查期间上市公司不得启动任何再融资程序,再融资将面临法律障碍,市场形象也将受损。此外,随着调查的进展,还将面临行政处罚和投资者集体诉讼的风险。

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对于连续发生串通舞弊事件、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白银有色曾称,公司的内部控制并不能防止其委托的第三方仓库库管与客户相互勾结的犯罪行为。事件发生后,已通过调整仓库主管部门、增加仓库盘点频次、改进盘点方法等方式改进管理。

但内控接连爆出问题,影响了白银有色近年业绩。

基于谨慎性原则,白银有色对阴极铜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8587.92万元,以及锌锭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2323.64万元,进行会计处理并计入2024年度损益。

关于上海红鹭的财务“黑洞”,白银有色对三家供应商预付款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差错更正,对其2019年—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导致其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调减41.04%、65.29%、58.28%。

2025年上半年,由于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仓储合同纠纷案和海石榕公司及九龙仓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白银有色再对未决诉讼分别确认预计负债3.14亿元、334.20万元,合计减少公司利润3.17亿元。

因此,白银有色虽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45.59亿元,但其归母净利润却由盈转亏,为亏损2.17亿元,同比下滑1859.82%。

生产方面,白银有色目前情况则较为稳定。

2025年上半年,受首信秘鲁公司选矿量受首钢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其采选系统产出精矿铜铅锌钼金属量13.0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3.17%。 不过,上半年,白银有色冶炼系统生产铜锌铅金属产品同比增长了5.94%,阴极铜、锌产品、黄金、白银、硫酸等产量均有上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