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共享单车自动落锁致摔伤?用户、企业各执一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09-11 10:04:34

近日,一则“女子骑共享单车时车辆突然锁死导致摔伤”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超6亿人使用的日常出行工具,共享单车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舆论中心。

第一财经就此事向滴滴青桔与哈啰单车进行询问,两家企业均回应称,经排查未发现软件或技术漏洞,推测事故原因可能包括链条故障、用户误触还车按钮等场景。截至目前尚无消息披露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

据了解,共享单车具备远程锁车功能,但哈啰方面表示,其系统设定当车速高于0.5m/s时不执行锁车指令,仅在近乎停车的状态下才会响应用户操作。

此前有报道称,今年8月底,一位女士扫了一辆青桔单车,但骑了没几分钟车轮抱死导致其被摔伤,医院诊断显示右脚有三处骨折,联系平台表示后台并无自动锁车记录,可能是链条故障所致。

类似事件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第一财经记者检索关键词发现,哈啰、美团等多个品牌都有用户反馈自动落锁事件。

今年6月,一位上海用户发文表示,扫了一辆哈啰单车,骑到路中间突然锁死,这位用户提到,单车是没有明锁的电子锁。同样是上海的另一位用户也提及自己的经历:在校园里骑美团单车,车骑到一半突然自动落锁,整个人摔倒在地,脸着地,两颗门牙当场摔掉。这一用户当场拍了视频证明是自己开锁的车,也去保卫处调了监控,但平台称只有200元心意补偿。

自动落锁事件甚至可以追溯到2021年,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现,2021年9月就有一个投诉称,在哈啰单车骑行过程中,车辆自动落锁,导致急停,骑行者因惯性摔伤。


从这些事件来看,共享单车自动落锁的隐患是长期存在的。

不过,企业平台方均坚持认为,并不存在技术问题。滴滴青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于用户反馈的情况,公司针对涉事的单车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并行检查。经核查,涉事车辆存在因车链条有松动造成骑行卡顿的可能,不存在软件技术等问题。滴滴青桔表示,正在对接用户的就医理赔流程。

哈啰也在情况说明中提到,技术团队依据用户大数据排查,未发现车辆存在因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的异常。

针对骑行中落锁问题,结合共享行业常见骑行场景与用户反馈,哈啰梳理出三种可能场景。一种可能是用户骑行中未关闭开关锁页面,摩擦误触“还车”;其次前一用户还车离开未关锁,后一用户未扫码直接骑行,且在停止前进时(如等灯),前一用户后续关锁导致后一用户落锁。

此外,哈啰提到,如果是电动助力车有合规行驶区域限制,超出区域会触发断电保护,缓慢停止,不过单车不存在这一控制逻辑。

哈啰表示,车锁具有硬件逻辑和机械逻辑,硬件逻辑即行驶速度大于0.5m/s时不会执行关锁指令,而机械逻辑是,锁舌靠弹簧复位,自然状态下,弹簧弹力会保证锁舌处于开锁位置。“通过这两方面保障,车辆骑行过程中不可能发生自动落锁情况。”哈啰表示。

此外,针对此前报道中表达的“自动落锁”图片及动图,哈啰核实后表示这些并不是由于“自动落锁”造成的,“动图中哈啰骑行者摔倒,是几年前一次因前刹被拧紧所致的事故,而非后轮的车锁原因导致。”

根据一些相关行业人士的说法,自动锁车功能或许是运营方为了避免用户使用完毕后忘记锁车而开发的功能,也有一些人贪便宜将别的用户未锁的车直接骑走,也会触发落锁。

但是根据用户的反馈,单车究竟静止多久后会自动锁车,时间上差别很大。共享单车也应该明确告知用户这个时间,并且在自动锁车前应发出明显的提示声音来警示用户,避免导致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

共享单车远程落锁功能引发了大众对于其安全性的担忧。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服务全国超过6亿用户。截至 2023年12月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全国超410个城市投放运营,总投放车辆数超过1200万辆,其安全机制是否可靠,已涉及重大公共利益。

从目前情况来看,仅靠企业自查自纠,难以彻底消解公众疑虑。要破解“用户说落锁,平台说无异常”的僵局,或许还需引入权威第三方检测机制,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督也不能缺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