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打破美团“垄断”!点评的乱象,当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侃见财经 时间:2025-09-10 22:32:21

今天上午,高德地图发布了一个新的产品“扫街榜”,这个榜单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在对标大众点评的。

中国庞大的线下餐饮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只有大众点评这唯一的一套评分系统,现在终于迎来了一场广大的商家和消费者期待已久的线上变革。

当前,中国餐饮行业的“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从拿客单、翻台率、同店销售等关键经营指标来看,大量餐饮头部品牌也都面临不同程度上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餐饮企业在线上的厮杀也非常激烈。在美团点评上,各大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大量优惠套餐亏钱售卖。在翻台率、同店销售等指标压力下,线上点评成了驱使商家深度内卷的帮凶。

据央广网、央视财经报道,近些年,关于虚假点评的争议一直存在,包括刷好评、职业差评等多种形式引发争议。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也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媒体曝光等方式,诉说自己在大众点评遭遇的不公待遇,不少餐饮从业者认为,当前中国餐饮行业迫切需要外来者打破大众点评对线下餐饮评价体系的垄断,建立更加全面和真实的餐饮评价体系。

线下餐饮,负重前行

2015年10月9日,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宣布合并,成为美团点评。这是中国本地生活赛道的历史性时刻,意味着,厮杀已久的两大本地生活巨头“握手言和”,一举成为占据中国到店餐饮市场80%以上份额的O2O巨头。

在此之后,美团点评几乎长期垄断了中国到店餐饮市场,而大众点评建立的餐饮评价体系,也是中国餐饮行业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评分系统。

国海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在到店餐饮市场,2021年美团点评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83%。据预测,2025年美团将占据的市场份额为70%,虽然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具有绝对市场支配地位。

另据开源证券测算,2024 年前三季度,美团、抖音到店酒旅板块的销售额(GTV)分别为6800亿 、3880亿元。根据国信证券研报,2023年以来,美团与抖音的市占相对趋于稳定,两者核销后GTV比例约为7:3。

回顾线上点评的商业模式诞生之初,确实给线下餐饮行业注入了强心剂,让“酒香不怕巷子深”成为现实。



当时,中国餐饮行业的内卷程度不高,消费者的真实评价让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优质餐饮店获得了真真切切的线上流量,提升了餐饮营销经营的效率和获客半径。

但近十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格局巨变。

当前,我国每千人拥有餐饮商家的数量达到7—9家,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标准:3—5家。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曾粗略估算过,我国餐饮店数量的合理阈值大约为336万家,但目前,全国至少存在980万家餐饮门店,超出近200%。

这使得餐饮行业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线上点评系统则成了内卷的“主战场”。各大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大量优惠套餐在线上点评平台上亏钱售卖。在营收、翻台率等指标压力下,线上点评成了驱使商家深度内卷的帮凶。

另一方面,线上点评系统并未响应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而升级,目前仍高度依赖人工,评价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非常高,点评的可操控性也更高,由此衍生的种种乱象,成为压在众多餐饮商家头上的沉重负担。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有商家人士称,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点评只是把线下流量转移到了线上,并没有扩大市场。而美团点评垄断市场之后,它就开始操纵流量。

点评的乱象

由于大众点评对线下餐饮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大众点评的星级评价与商家排名和评分挂钩,已经成为餐饮门店运营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商家都对点评颇为重视,担心差评影响排名和客流量。

各种线上运营方式及控评自然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

近些年,关于虚假点评的争议一直存在,包括刷好评、职业差评等多种形式引发争议。据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此前报道,删除一条大众点评上的差评2000元、增加一条好评100元。此外,由这一业态衍生出“职业差评师”,通过给商家写差评进行敲诈勒索。

今年7月,央视财经频道揭秘网络水军“黑生意”,充斥大众点评、小红书。

据调查,在大众点评推出的“全民搭伙来探店”项目中,分为必须到店和自由探店两种模式。所谓“自由探店”就是商家允许用户不到店进行线下观察和体验,但却要写出真实可信的用户体验角度的探店笔记,有的甚至还主动提供照片和笔记文案。

在调查中,某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仅仅带领记者参观了8分钟,只完成了简单拍照和交流。事后,却要求记者在笔记中着重介绍店里的黄金微针项目,还要提及一位记者从未见过的医生。在没有任何真实体验该项目的情况下,记者仅凭在门店拍摄的照片,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其他探店笔记,就完成了一篇图文并茂的体验式探店笔记,10天后,记者收到大众点评平台支付的12.96元的报酬。

目前,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仍充斥着不少“大众点评代运营”的营销贴文。



对方宣称,提供的“线上整体托管”服务包括商圈调研、竞对分析、基础搭建、星级提升、人气提升、访问量、优质点评、店铺收藏、问答包装、差评处理等,这样的服务项目3个月费用9300元。

这个虚假优质点评产业链由点评官方、商家、代运营公司、好评写手共同制造,但呈现在普通消费者眼中,它显得真实、精致。

这无疑加剧了线下餐饮业的混乱和内卷。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餐饮行业迫切需要外来者打破大众点评对线下餐饮评价体系的垄断,建立更加全面和真实的餐饮评价体系。

其实,从本地生活市场规模来看,本地生活业务仍具有万亿量级的增长潜力。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O2O(从线上到线下)到店业务(包含到餐、到综)的市场规模约为1.23 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5%。

意味着,本地生活赛道未来的增长空间仍非常可观,容得下更多玩家良性竞争,为中国餐饮行业健康向上发展提供助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