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悦康药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牛刀财经 时间:2025-09-10 09:56:18
上半年研发投入2.09亿,占营收比例达 17.91%

文丨牛刀财经 溪芮

医药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政策利剑高悬、市场竞争白热化,一场关乎药企生死存亡的激烈大戏,正以轰轰烈烈之势席卷而来。

而悦康药业,无疑成了这场大戏中最吸睛的风暴眼。

曾几何时,它凭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这头现金奶牛,在医药市场纵横驰骋,稳坐行业头部交椅。

但如今悦康药业却深陷泥沼,早已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利润断崖式下跌,现金流危机警报持续拉响,曾经的摇钱树也已枯萎,连寄予厚望的创新药领域更是后继乏力,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天眼查显示,悦康药业自身风险达62次。从云端跌落谷底,落差之大令人唏嘘。悦康药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外界最关注的是,这家药企究竟能否力挽狂澜,成功逆袭?

利润同比暴跌183.36%

悦康药业在2025年中财报交出了一份堪称惨烈的答卷。

悦康药业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0.14%至11.6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883万元,同比暴跌183.36%,扣非净利润亏损1.08亿元,同比降幅达192.85%。

(图源:悦康药业财报)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悦康药业的业绩下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自2021年起便踏上了连续三年的下滑滑梯。

2022年,公司营收虽有45.42亿元,净利润也达3.35亿元,看似还算稳健,但已然是强弩之末。到了2023年,营收缩水至41.96亿元,净利润更是腰斩至1.85亿元。

2024年,情况进一步恶化,营收进一步降至37.81亿元,净利润仅可怜的1.24亿元。毛利率这一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也从2022年的64.65%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57%,净利率更是直接由正转负,跌至-8.75%,这意味着公司每卖出一份产品,都在亏损,盈利能力已濒临崩溃边缘。

如果说利润下跌是伤口,那现金流危机就是扎进伤口的尖刀。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骤减102.99%,仅为-722万元,这一数据堪称致命信号。

(图源:悦康药业财报)

悦康药业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几乎枯竭,曾经能为企业运转供血的主营业务,如今反而成了耗血黑洞。

更糟糕的是,悦康药业的钱袋子也在快速缩水,货币资金同比下降32.82%至10.12亿元,可负债压力却在同步攀升,有息负债同比增加3.53%至6.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更是疯狂激增322.21%,长期借款因被重分类至短期负债而下降33.64%。

(图源:悦康药业财报)

这种短债长投的畸形资本结构,如同在企业脚下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短期要偿还的债务暴增,可长期投入的项目又无法快速变现。

雪上加霜的是,悦康药业应收账款与利润的比值高达377.38%,意味着公司账面上的利润大多是收不回来的白条,一旦下游客户出现回款困难,3倍多于利润的应收账款随时可能引爆回款危机,将公司推向资金链断裂的边缘,悦康药业如今已深陷财务泥潭,若不能及时找到有效的脱困之策,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堪忧。

现金奶牛失灵

悦康药业有三款中药创新药: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复方银杏叶片、紫花温肺止嗽颗粒,适应症分别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感染后咳嗽,均处于NDA审评阶段。

悦康药业长期以来依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这一单品构建的营销驱动模式,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正面临全面崩塌的危机,而其背后隐藏的合规黑洞更成为企业发展的致命伤。

(图源:悦康药业官网)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曾是悦康药业的现金奶牛,2022年销售额高达32.1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超七成,然而这种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

2024年国家医保局彻查一药双价丑闻,揭露了悦康药业通过底价8.5元/支、开票价25.28元/支的双重定价体系,配合医生每支4元提成的非法利益链。

这一操作不仅严重违反医保定价政策,更暴露了公司通过利益输送维持市场地位的深层问题,价格腰斩至11.2元/支后,产品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

2024年第四季度该产品销售额锐减8601万元,直接导致全年亏损,这一结果证明依赖价格操纵和利益输送的营销模式,在政策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注定难以持续。

单品崩塌的连锁反应更使得公司整体营收结构失衡,抗风险能力几乎归零。

悦康药业长期奉行高费用换市场的策略,销售费用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2019-2023年累计投入市场推广费用99.69亿元,远超行业13.7%的平均水平。

这种模式在医药行业野蛮生长阶段或许有效,但在带量采购常态化、医保控费趋严的今天已彻底暴露其弊端,一方面高昂的推广费用并未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份额,带量采购下药品价格被大幅压缩,企业无法再通过高价策略覆盖推广成本。

另一方面医保控费政策直接限制了药品的利润空间,使得以价换量策略既未保住市场份额,也未实现利润增长。

悦康药业的营销模式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从双重定价体系到医生提成,从高比例推广费用到配送经销商的灰色操作,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合规风险。

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更将企业拖入系统性风险的深渊,在医药行业合规风暴席卷下,任何与灰色地带的纠缠都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致命伤。

悦康药业的高费用模式,使得其销售行为极易被解读为带金销售,从而引发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一旦合规问题爆发,企业不仅面临巨额罚款,更可能丧失市场准入资格,甚至引发连锁债务危机。

创新药青黄不接

面对仿制药红利的逐渐消退,医药行业整体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关键期,悦康药业虽在创新药领域有所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整体上仍显露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体现在其创新药产品的市场表现上,更深刻地反映在其创新药研发的长期战略与当前资金状况的矛盾之中。

目前,悦康药业仅有1款1类新药成功上市,这一数字在创新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单薄,尽管其在研管线中有3个1类新药处于NDA(新药申请)阶段,且mRNA疫苗等生物药研发取得了FDA临床批件。

但创新药研发的长期性、高风险性以及高投入性,使得这些在研项目从临床到上市仍需跨越重重障碍。创新药研发的平均周期长达十年以上,期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而成功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也存在不确定性,这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悦康药业当前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定增3亿元的计划虽为公司提供了一定资金支持,却也引发市场对股本稀释的担忧。

在短期偿债压力与长期研发投入之间寻求平衡,成为悦康药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公司需保证足够现金流应对短期债务以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另一方面又必须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创新药研发,否则将错失市场先机甚至被竞争对手超越。

医药行业寒冬仍在持续,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些政策虽旨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却对依赖仿制药销售的悦康药业影响尤为显著。

仿制药市场萎缩迫使公司加快向创新药转型步伐,但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与长周期,又让公司在转型中面临巨大资金与市场风险,加之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众多药企纷纷加大创新药领域投入争夺市场份额,悦康药业虽有布局却与行业领先者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又一挑战。

此外,悦康药业还面临传统营销模式向合规运营体系转型的挑战,过去依赖高比例市场推广费用维持销售的模式,在医药行业合规风暴下已难以为继。

这家曾以营销神话著称的药企,未来12至18个月将是洞察悦康药业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时间窗口,若能在此期间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公司有望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的典型范例,反之则未来发展充满变数,甚至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