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钠电上车在望,多路线分庭抗“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9-09 20:19: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实习生余名伟

在固态电池成为市场焦点的同时,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上车”在即的讯号正悄然重塑产业格局。

近日,“锂电一哥”宁德时代(300750.SZ)宣布,其“钠新”电池通过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意味着钠电池距离真正“上车”仅一步之遥。

钠电池和锂电池工作原理和结构类似,均以正负极、隔膜、电解液为主材,分别依靠钠离子和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电能存储、输出。相比于锂电池,钠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但安全性能和耐低温性能更好,特别是能够解决北方地区的低温环境导致锂电电池掉电的痛点。

同时,钠离子电池因原材料是钠,资源储量丰富,可以有效降低电池产业链对锂资源的依赖,被视为锂电池的重要替代路线。

产业化路径清晰

在2022年锂价触及60万元/吨的顶峰时,钠离子电池迎来“井喷”式发展。但近几年锂价下跌,钠离子电池相较于锂电池,成本优势逐步萎缩,产业化增速缩紧。钠电池产业进入冷静发展期,技术突破和产业降本成为活下去的关键。

在产业化进程中,钠电池率先在储能、两轮车等场景验证商业化价值,再向乘用车市场渗透。这一路径选择既规避了与锂电池的直接竞争,也为产能爬坡和成本下降赢得时间。

高工钠电董事长张小飞此前表示,总体来看,2024年的钠电在两轮车、乘用车市场均不及预期,但是在储能领域一枝独秀。

今年,钠电储能已实质性进入商用阶段。

今年7月,大唐湖北50MW/10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通过验收,这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钠电储能项目,还入选了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在今年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项目包含的40MWh钠离子电池的储能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构网型锂钠混合储能电站,成功实现“调峰+调频+黑启动”多场景融合。

备电市场成为钠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主阵地。易事特的钠电池在5G基站应用中,将寿命从铅酸电池的2年延长至10年,运维成本降低70%,已在广东、江苏等省份批量部署。宁德时代6月量产的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首发配套一汽解放车型,八年总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支持-40℃一键启动。

雅迪、爱玛等两轮车品牌的钠电车型渗透率有所提升,江淮钇为花仙子钠电版等售价5万元以下的低速电动车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普及。这些场景的成功应用为钠电池积累了宝贵的实际运行数据,为进军乘用车市场奠定基础。

现如今,钠电距离“上车”仅一步之遥。按照规划,宁德时代“钠新”动力电池将于12月正式量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在混动车上的纯电续航超200km。这意味着钠电池即将完成从辅助电源到动力核心的关键跨越。

降本攻坚与场景竞逐

成本是钠电池产业化的核心挑战。

“如果碳酸锂价格低于10万元/吨,钠电池很难大规模应用。”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如今,在其看来,“即便成本优势明显,钠电池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颠覆锂电池的地位。相反,钠电池更像是市场中的‘补位者’,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弥补锂电池的不足,而非全面取代。”

不过,在诸多性能方面,钠电池也表现出可媲美锂电池的潜力。

宁德时代管理层曾在投资者互动中回应,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已经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只要能形成规模化应用,钠电池的成本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中科海钠董事长李树军表示,目前钠电池虽然能量密度和电池成本还达不到磷酸铁锂电池的水平,但在特定市场已经具备应用成本优势。中科海钠预计2025年能量密度和电芯成本能够与磷酸铁锂部分重叠,后年基本持平。

钠电池量产节奏提速,产业链正在响应。

负极材料方面,硬碳技术是主流路线,杉杉股份、贝特瑞等企业通过工艺优化推动成本降低。电解液环节,多氟多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实现商业化量产,2024年六氟磷酸钠出货量超一百吨。

而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元,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和普鲁士蓝分别各有优劣。

龙头容百科技在多条路线上均有布局,今年初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并启动湖北仙桃6000吨产线建设,预计全年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公司透露,今年下半年起至2026年,产销规模有望迅速提升。

珈钠能源、钠创新能源等企业采用聚阴离子路线,亦有布局了正极材料万吨级NFPP投产。

而路线之争的本质则是应用场景的选择与匹配。业内普遍认为,层状氧化物凭借能量密度优势占据动力电池主流,而聚阴离子依靠循环稳定性和成本优势主导储能市场。

高工研究院判断,随着万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产线的投产,聚阴离子中的NFPP正极材料价格下探至2.5万元/吨,有望进一步下探至2万元/吨。材料端的降本将进一步赋能钠电池的降本,NFPP钠电池未来可降至0.5—0.6元/Wh。

尽管产业化进展不如早期预期的乐观,但率先入局者已有收获。普利特年报显示,海四达钠星的聚阴离子钠电池已广泛应用至在储能、备电、启停、特种车等领域,签约订单金额突破2亿元,且上半年钠电池量产排名第四。据起点钠电统计,2024年珈钠能源公司营收突破2000万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亿元大关,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0%。钠创新能源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0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