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5亿投资,卫星互联网大利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财经札记 时间:2025-09-09 16:10:35

东方明珠一纸公告激起千层浪。5亿元投向卫星互联网赛道,超聚变这家从华为独立出来的算力服务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一、政策红利下的冷思考

卫星互联网产业确实站在风口。东方明珠联合超聚变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而泰子公司铖昌科技的毫米波芯片已批量应用于卫星通信,鸿远电子业绩增长超50%。政策层面,《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中国联通拿下首张经营许可。

但十年前我就明白一个道理:政策利好不等于股价必涨。2015年"互联网+"战略推出时,我重仓的某教育信息化概念股最终跌去七成。那时我才醒悟,市场永远在演绎"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戏码。

二、行为数据揭示的市场真相

现在的我早已不再盯着K线图患得患失。十年市场沉浮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走势是结果,行为才是原因。就像医生看病要验血查CT,炒股也得看"机构验血报告"——那些反映大资金真实动向的量化数据。

最近有个典型案例:两只同属科技板块的股票,走势天壤之别。左侧股票震荡上行,每次调整时橙色"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右侧股票反弹中途"机构库存"突然消失,后续反弹昙花一现。这就是有无大资金护航的本质区别。

三、震仓洗盘中的生存法则

现在的监管环境下,机构操盘手法越发隐蔽。上周有只卫星概念股,在突破前高时突然长阴下杀,走势图上俨然双顶形态。但行为数据却显示蓝色"震仓"信号——这是"机构库存"叠加"空头回补"的特征组合,后续该股果然重拾升势。

这让我想起2018年错过的某5G龙头股。当时股价突破后连续缩量回调,传统技术分析认为是顶部信号。但若能看见背后机构资金仍在持续流入,就不会错过后续300%的涨幅。血的教训告诉我:肉眼看到的走势,可能只是机构精心设计的陷阱。

四、卫星互联网的量化视角

回到开篇的卫星互联网话题。当媒体都在报道东方明珠的投资动作时,我更关心相关个股的资金行为特征。比如某卫星导航企业,虽然半年报业绩增长30%,但"机构库存"数据已连续三周衰减;而某家名不见经传的元器件供应商,在横盘阶段却出现持续的"机构蓄势"信号。

这种认知差异就像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区别。散户用望远镜看行业趋势,机构用显微镜观察资金动向。当产业政策遇上资金博弈,最终决定股价的永远是后者。

当东方明珠们布局卫星互联网时,普通投资者更该布局自己的认知升级。在这个机构主导的市场里,传统分析方法就像冷兵器时代的刀剑,而行为量化数据才是现代战争的雷达系统。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市场永远在变,但资金行为的底层逻辑永恒不变。

声明:

本文提及的所有个股、案例均为个人投资思考记录,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

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公开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人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组,也不会以任何形式推荐股票,请投资者谨防诈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