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窘境。激烈的市场价格战与疲软的消费需求交织,导致头部汽车经销商集团普遍陷入“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的怪圈。最新财报显示,多家上市经销商巨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合计亏损超过40亿元,行业正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以价换量”策略全面失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揭示了行业的严峻现实:上半年仅有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亏损比例攀升至惊人的52.6%,高达74.4%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即销售价低于进价)。这场由主机厂主导、经销商被动卷入的“价格战”,最终反噬了渠道自身的盈利能力。
中升控股(00881.HK)也未能幸免。其上半年营收773.22亿元,同比下降6.2%;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暴跌36%。尽管新车销量仅微降1.7%,但“以价换量”导致新车平均售价持续走低,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
更令人担心的是部分经销商的巨额亏损。永达汽车(03669.HK)由盈转亏,上半年净亏损高达33.3亿元,而去年同期尚盈利1.1亿元。其新车销售毛利率已跌至1.03%的冰点。豪华车经销商美东汽车(01268.HK)的境况同样艰难,尽管新车销量同比增长7.8%,但销售单价的大幅下滑导致营收下降4.9%,净亏损同比扩大近30倍,达到8.15亿元。这充分证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单纯追求销量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
东方IC
新能源成关键变量,转型求生迫在眉睫
在传统燃油车业务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各大经销商集团财报中唯一的亮色和关键的业绩增量,被视为扭转颓势的“救命稻草”。
中升控股明确指出,新增的AITO问界品牌业务已开始贡献业绩,上半年销量达1.1万台,不仅部分抵消了其他品牌的下滑,还提升了集团整体新车毛利率0.6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向新能源品牌的成功转型,为业绩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正向效果。
永达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更为激进。上半年,其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同比大增49%至10312台。在门店网络调整上,永达一边关停并转19家传统门店,一边新开7家新能源门店,其中包括5家市场热度极高的鸿蒙智行门店,并手握近6000张新能源订单,为下半年增长储备了充足动能。
售后服务成“压舱石”,新能源后市场潜力显现
面对新车销售的微利甚至亏损,售后服务作为经销商集团的“利润奶牛”和“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售后端的潜力也开始释放。
永达汽车的售后服务收入上半年达到47.84亿元,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收入约2.16亿元,同比激增75.8%,平均单车产值3447元,同比增长16.5%,盈利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这表明,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加,其售后维修市场正成为经销商新的、高质量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各大经销商集团普遍认为,市场竞争短期内难以缓解。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正如永达汽车所言,电动化转型是不可阻挡的行业主线,选对品牌、优化网络、深耕庞大的保有客户后市场,是穿越当前周期的关键。中升控股也强调,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由客户基盘驱动的售后服务将成为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行业洗牌将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团进一步集中。(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