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威马汽车复活?2年后启动IPO、5年后目标营收1200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未来出行观察 时间:2025-09-08 10:55:23
计划未来5年向市场推出10款新产品

未来出行观察 赵昱

2023年10月,威马汽车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预重整申请,原因为该公司认为自己仍具有商业价值和挽救价值,治理结构尚完备,具有基本自主谈判能力,部分债权人也有重整意愿。时隔近两年,这一重整进程终于有了实质进展。

根据9月6日威马汽车微博信息,威马汽车联合一家名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的企业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其中提到,根据2025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翔飞作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前述四家公司,并全力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

恢复经营只是威马汽车实现重生的突破口。根据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其将在2030年挑战100万台产量和1200亿营收的目标。

曾经风光无限的威马汽车,能妥善解决经营问题,真正实现复活吗?

图/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宝能系介入

去年开始,宝能系公司有意接手威马汽车经营权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不过因宝能汽车和威马汽车均陷入流动性危机且经营团队离散,外界难以与公司核心人员取得联系,这一消息始终未获官方证实。《白皮书》的发布,相当于间接证实了该消息。

企查查信息显示,翔飞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销售、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

穿透股权后可以发现,翔飞的法定代表人黄晶掌握实控权的企业有16家,其中就包括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以及宝能旗下观致汽车间接持股的多家悠宝佳汽车销售公司。

今年6月,《南方都市报》探访位于深圳罗湖的宝能汽车展示中心时看到,除宝能汽车自家的悠宝利品牌车型外,店内还赫然摆放着威马EX5和E.5。彼时工作人员透露,双方正在交接生产资质等资产。

而根据最新披露的重整计划,四家威马公司的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以及为确保复工复产所必需的模具、库存、生产设施和知识产权等资产,都将纳入翔飞的重整范围。

在推进资产梳理工作的同时,翔飞同步对威马汽车债务清偿事项作出了说明。

债权金额在15万元(含)及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债权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超过部分将通过受领信托受益权份额,由信托机构变现纳入信托的资产后根据债权比例进行清偿。

威马汽车重回大众视野并非仅靠宝能一己之力,还获得了政府层面的实质参与。其在《白皮书》中着重提到,温州市政府及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重整后的复工复产工作,包括协调浙江及温州本地供应商,促进合作并解决历史问题。在温州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翔飞正与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接沟通,以股东的优质资产等作为增信开展融资,为新威马复工复产所需的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运营扩展资金提供保障。

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考虑为威马复工复产、产线技改、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等给予补贴支持;同时考虑优先将新威马汽车纳入本地公共采购;支持品牌重建包括支持利用本地公共资源为新威马复工复产宣传。

2030年挑战百万产量、1200亿营收

与蔚小理一开始的代工模式不同,威马汽车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重金自建工厂的道路,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先后建立两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25万辆。2018年3月,首批威马EX5量产车在温州试装下线,威马汽车位于温州瓯江口的生产基地也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旗下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智能化整车工厂。

2019年,威马汽车以16876辆的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的20565辆;首款车型威马EX5上险量达到16810辆,成为当年造车新势力单车交付冠军。

然而自2021年起,威马汽车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定位模糊、质量问题频发影响,交付量明显下滑;另一方面,高额的研发与生产成本持续消耗着威马汽车的资金,进一步加剧了该公司的经营压力。

根据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其在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7.62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同期亏损金额分别达到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累计实现经调整净亏损约136.32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马汽车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8亿元,较2021年末进一步减少。

2022年下半年,威马汽车频频传出工厂停产、降薪裁员、拖欠供应商账款等消息。同年11月,一封疑似威马汽车内部信在社交媒体平台曝光。网传文件显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带头降薪、精简运营费用等。当年,威马汽车交付量由2021年的4.4万辆暴跌至2.94万辆;2023年之后,其再未公布交付数据。

在《白皮书》中,威马汽车不仅提出2025-2030年的三步走经营规划,也制定了产品规划,似展现出其对过去经验的反思。

其计划于2025年9月复产威马EX5和E.5车型,确保实现年产销1万辆,争取实现产销2万辆;同时在海外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2026年量产10万辆。在2027-2028年,威马契合年销量目标跃升至25万-40万辆,还计划量产高阶辅助驾驶车型,并启动IPO筹备。至2030年,其将挑战产量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的大目标。

为支撑上述宏伟的交付目标,威马汽车计划未来5年向市场推出10款以上的新产品,包括焕新EX5、E.5等,产品涵盖A00级、A0级、A级、B级、C级的轿车、SUV、MPV跨界车等车型,通过不同品牌差异化定位。

尽管威马汽车已确立整体发展目标,但尚未披露能彰显其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具体产品策略与营销方案。面对比之前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威马汽车能否挺进决赛,仍是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