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喜事”成双。9月7日,红花郎《喜事》纪录片合作发布会在郎酒庄园举办,《喜事》主创团队及众嘉宾齐聚,共同见证中华婚俗大型纪录片《喜事》的红火发布,共赴一场中华民俗与中国美酒交融的文化盛宴。
作为中国首部系统性记录56个民族婚俗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喜事》以各民族婚俗仪式为切入点,立体展现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歌舞服饰、非遗技艺、传统美食及地方文旅,呈现新时代少数民族风貌,依托央视等国家级平台,面向全球受众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被行业誉为“文化史诗”“一幅流动的、神采飞扬的民族文化画卷”。
此次发布会上,红花郎与《喜事》合作仪式正式启动,在行业看来,这意味着红花郎再次加码品牌文化叙事,将“婚宴用酒”的定位与国家级文化工程进行了深度绑定,由“宴席市场酱酒销量第一”升级为“喜事白酒第一品牌”,夯实了“吉祥酒、团圆酒、幸福酒”的用户心智。
红花郎《喜事》纪录片合作发布会现场
高起点、大格局:八年磨一剑的《喜事》何以成为“文化史诗”?
活动现场,《喜事》纪录片总导演、总制片人王晓兵分享了八年磨一剑的创作故事,及其以纪录片承载国策、守好民族“根与魂”的拍摄初衷:
在《喜事》主创团队看来,民族婚俗文化绚丽多彩、蕴含着厚重的人文价值,但随着时间推移,有失传的趋势,记录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基于这个发心,自2015年,王晓兵起便带领团队深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历时八年走访调研,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素材,最终以纪录片形式呈现。
基于此,项目自成立以来,就获得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各省委宣传部等国家级、省市级政府支持,与此同时,国内985、211院校联合《喜事》,成立56个民族婚俗文化非遗研究中心,也为纪录片奠定了学术基石。
不止于此,《喜事》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腾讯视频、凤凰卫视等顶级媒体深度合作,确保了传播的高起点、大格局。《喜事》也不负众望,首季发布即好评如潮:
2025年春节,《喜事》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于139个国家同步播出,超过3亿人收看;8月《喜事》纪录片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同步播出,再触达3亿人群,将“中国喜事”推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与红花郎的价值选择高度契合。一直以来,红花郎坚定站定价值平台,与有价值的人一起做有价值的事,让世界看到“中国郎”气度、领略中华文化风采。此次携手《喜事》纪录片团队,红花郎深入走进中国各地,为一场场“喜事”增光添彩。
红花郎《喜事》纪录片合作发布会现场
珠联璧合、志同道合:民俗与美酒交融,红花郎与《喜事》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郎酒销售公司红花郎事业部总经理杨飞表示,二者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精神契合和价值共鸣,“志同道合,珠联璧合,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在于对极致品质的追求。《喜事》团队历时多年筹备,精心打磨细节;红花郎则坚守“酿极致好酒”的初心,以极致品质、品牌、品味,绽放消费者的每一个喜庆时刻,两者共同秉承的匠心,是合作最坚实的基石。
珠联璧合,在于共同的使命。《喜事》依托国家级平台高举高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花郎作为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硕果,先后携手《央视春晚》《开门迎春晚》《国风超有戏》等国家级文化IP,向全球华人奉上上文化大餐,并在今年春节期间,以一部《我们的春节》微电影,生动讲述中国春节起源,获国家外交部推荐……两者强强联手,呈现中华民俗的浪漫画卷。
纪录片主角代表分享拍摄花絮
情投意合,则在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喜事”添彩的初心。作为“中国宴席市场酱酒销量第一”,为进一步贴近消费者,红花郎于今年特别推出了“幸福办婚宴,浪漫游庄园”活动,邀请川渝贵地区的新人在举办婚宴后亲访郎酒庄园,体验专属的浪漫服务。
据红花郎事业部副总经理赵雷分享,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已吸引2429对新人参与,其中已有超100对新人莅临庄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消费者代表杨豪在分享中,动情地总结了“红花郎三好”——品质好、寓意好、服务好。他认为,正是这“三好”,让红花郎成为“最配喜事的一瓶酒”:
“今年5月,我和爱人步入婚姻殿堂,婚礼用酒就是红花郎,当天晚上我们一共开了300瓶红花郎,用一抹抹的经典中国红串联起满堂的红红火火。”
红花陪伴喜事,喜事温暖人生。如今,与《喜事》的合作,将红花郎品牌内涵与中华民族最普世的价值、最真挚的喜悦深度融合,让“中国红”的酒瓶中,不仅盛有醇香的美酒,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承载着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深情礼献。
红花郎礼赞人民美好生活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