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签约了,一条全新的能源动脉,将从俄罗斯接入中国。
就在这次九三阅兵前,中俄蒙三方举行了一场会谈,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的谅解备忘录。
按照规划,这条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咱们去年进口总量的30%,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超级大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中俄双方从2014年就开始了谈判,但因为是否过境蒙古国,还有价格问题,一直迟迟没有落地。
直到11年后的今天,这场拉锯战才终于画上了句号,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即将到来,对中俄蒙3国经济将有何影响,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先来说蒙古国,这回算是赚大了。
蒙古自用天然气更方便了还在其次,关键是收过境费就能收到手软。
拿乌克兰作对比,俄罗斯原来往欧洲输送天然气,有两条管道是过境乌克兰的,哪怕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乌克兰一年也能收10亿美元的过路费。
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在蒙古国境内的管道长度,是远超过乌克兰的,我们保守估计,每年的过路费也会达到15亿美元以上。
这笔钱对中国来说肯定不多,但蒙古国尽管版图不小,其实是个相当小的国家,一共就300万人口,相当于每人每年能分到500美元。
蒙古国的人均GDP才不到7000美元,人均月收入大概就1000到2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啥都不用干,每个人每年都多了两个月的收入,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了,对蒙古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振。
而且蒙古南边的戈壁地区,本身还有大量没开发的天然气田,以后有了现成的天然气管道,国际资本是不是会对开发这些气田感兴趣?这也说不准会带来双重收益。
之前一直有人担心,这条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会不会有啥风险。
这实际上是多虑了,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蒙古国是中俄的夹心饼干,从地缘角度讲,蒙古国只有被别人拿捏的份儿,没有拿捏别人的实力。
另一方面,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之间基于利益的捆绑才是最牢靠的,蒙古国去年对中国出口额是144亿美元,占到了他们出口总额的91.3%,现在又每年躺赚15亿美元的过路费,只会跟中俄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其次从中国的角度看,当然也是赚到了。
根据目前媒体的报道,这条管道主要由俄罗斯投资建设,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就能坐享俄气上门。
在天然气价格方面,尽管双方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按照普京的表态,将参考市场价按一个公式计算,最终价格将远远低于俄气对欧洲的售价,这种价格优势对中国意味着双重利好。
首先是降低了能源采购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国内家庭和企业的费用。
尤其对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将带来巨大的红利,天然气不仅能用来烧水、煮饭,更是发电的核心原料。
有了大量的廉价俄气,对东北地区的清洁能源转型是一大助力。
东北地区为什么人口流失严重?
就是因为缺乏能提供大量就业的企业,如果解决了能源问题,那么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会增加,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次,也能增强我国的能源安全,相较于海运,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无论是安全性与稳定性都会提高,而且还能节省大约30%的成本,对于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来说,这省下来的也是一笔大钱。
最后再说俄罗斯,虽然这回终于给天然气打开了销路,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小赢。
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每年大约是1770亿立方米,遭到西方制裁后,现在的供应量只剩当初的18%左右了。
虽然未来能给中国每年增加500亿立方米,但距离填补当初的能源缺口,还差得很远。
而且更重要的是价格,以前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要高很多,但俄罗斯现在只能向东看,在价格谈判上已经毫无优势,只能主动让步,给我们比欧洲更优惠的价格。
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困境就是经济问题,虽然有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但哪个国家都会考虑自己的能源安全问题,不可能完全取代欧洲市场,吃下全部的俄罗斯能源。
再看俄罗斯的经济现状,他们央行的基准利率高达18%,通货膨胀率还在8%以上,最近两周,乌克兰又对俄罗斯炼油厂发起了袭击,俄罗斯20%的石油产能都已经瘫痪,可俄罗斯在前线每天还得大量烧钱。
为了维持经济不崩溃,俄方只能对能源价格不断打折,我们这时候送上的订单,对他们就是雪中送炭。
如果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下去,俄罗斯兜里的好东西,还得源源不断地掏出来,中俄合作,将会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