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正演变成一场复杂的金融博弈。
当每年动辄千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成为常态,即便是现金储备超过3400亿美元的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Oracle,也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
它们正在打破过去完全依赖自有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传统,转而向华尔街寻求更复杂的金融解决方案,试图在不损害自身财务稳健性的前提下,为这场昂贵的竞赛提供弹药,而风险,也随之到来。
万亿巨头的“甜蜜负担”:AI基建成本倒逼融资创新
过去,科技巨头们习惯于利用内部庞大的现金流来建设数据中心,但AI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这场竞赛的速度和规模,迫使它们必须寻找外部资本。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正密切关注,这些科技巨头将如何为AI数据中心买单,以及这些巨额投资能否转化为新的收入。
为了在激进扩张的同时维持健康的财务报表,科技巨头们开始与银行家们联手,设计出日益复杂的金融策略,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将部分成本和风险转移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这一背景下,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备用担保协议(Backstop agreements)、银团贷款(Syndicated debt)等以往在科技圈鲜有耳闻的金融工具,正被一一搬上牌桌。
三种分摊风险的“金融玩法”
在将风险和成本“外部化”的探索中,三种创新的金融“玩法”浮出水面,其核心都是将风险与负债巧妙地“外部化”。
1. Meta的“表外”策略:合资企业
Meta为其在路易斯安那州名为“Hyperion”的数据中心项目,发起了一笔高达290亿美元的融资。
其结构核心是与投资公司Blue Owl Capital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其中,Blue Owl投入30亿美元股权,而项目所需的260亿美元巨额债务则交由债券巨头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在摩根士丹利的协助下进行银团分销。
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未来Meta将以租赁费的形式偿还债务,从而将整个项目移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控制债务水平。
2. Oracle的“风险均摊”:银团贷款
作为全球第四大云服务商,Oracle最近同意成为Vantage Data Centers正在开发的一个1.4GW数据中心综合体的租户,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规模项目之一。
由于项目体量巨大,开发商Vantage正与由摩根大通和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领衔,高盛等机构在内的六家银行合作,为项目所需的220亿美元债务进行银团分销。
这种模式通过将风险分散给多个贷款方,使得单个机构的风险敞口得以降低,从而使巨额融资成为可能。
3. 谷歌的“精巧设计”:备用担保
而谷歌的方案最为复杂精巧,是“备用担保”。
在这笔交易中,谷歌为云初创公司Fluidstack与数据中心所有者TeraWulf的租赁合同,提供了高达32亿美元的备用担保,并借此获得了TeraWulf 14%的股份。
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该担保属于“或有负债”,只有在Fluidstack违约时才会触发,因此谷歌很可能无需将其计入当期负债。
在谷歌的支持下,TeraWulf上个月通过由摩根士丹利和Cantor Fitzgerald承销的可转债筹集了10亿美元,是其初始融资目标的两倍多。
TeraWulf的首席财务官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让一家价值 2 万亿美元的公司、他们的管理团队、董事会和所有人都同意一个新颖的概念并不容易,但我希望我们已经提供了一个路线图。”
狂热下的隐忧:过热、集中与杠杆风险
科技巨头的巨大融资需求,恰好遇到了一个现金泛滥的信贷市场。
手握数百亿美元待投资金的私募信贷基金,以及对拥有“投资级”租户的项目越来越放心的银行,正积极涌入。数据中心项目的贷款与总成本比率,较以往已大幅攀升。
高盛数字基础设施银行业务全球主管杰森·托夫斯基表示,贷款机构同意为数据中心项目总成本提供80%至90%的资金。房地产公司仲量联行(JLL)的数据显示,数据中心贷款机构通常为新开发项目总成本提供65%至80%的资金。托夫斯基表示:
“市场上有足够的资金来资助那些市场熟知的项目。市场能够很好地消化这些项目。”
然而,资本的狂热正催生新的风险。
首先是市场过热风险。瑞银(UBS)的分析师在上个月的报告中警告,私募信贷大量涌入数据中心领域,虽能推动AI发展,但也可能“增加市场过热的风险”。
其次是高集中度风险。数据中心的租赁合同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信用良好的科技巨头手中。这引发了担忧:一旦其中任何一家公司因战略调整而削减支出,或自身信用评级受到冲击,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巨大风险。
最后,部分公司的杠杆风险已经显现。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在7月已向Oracle发出警告,指出其在进入AI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时,杠杆率(目前为4.3倍)远高于其他“超大规模”供应商,若不将债务与盈利的比率降至3.5倍以下,其信用评级将面临被下调的风险。
穆迪分析师在一份信用报告里写道:
“尽管其他多家超大规模提供商正在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但没有一家像甲骨文这样,在进入这一阶段时,杠杆率如此之高,现金流也如此之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