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在太空中拥有一颗以自己命名的星星,是许多天文爱好者眼中的极致浪漫,就在前几天,杭州人陈嵩做到了。
9月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公布了新一期《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公告》(WGSBN Bulletin,Volume 5,),新增了26颗小行星的命名,其中编号为80709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chensong”。
这位“chensong”中文名陈嵩,杭州人,是杭州市天文学会创始理事、顾问。
官方文件中这样介绍他:生于1979年,是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业余天文学家。2015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天文智能硬件,并建造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业余巡天望远镜。这架望远镜帮助星明天文台发现了多颗超新星、新星、小行星和变星。
杭州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董庄勇说:“这是来自国际天文界的褒奖,陈嵩配拥有这份荣誉。”
名字被用做小行星命名的杭州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一个,但以业余天文学家身份命名的,董庄勇说,应该还没有。
编号为807098的小行星于2017年3月被星明天文台成员阮建高发现,当时所使用的望远镜正是陈嵩团队制作的“半米望远镜(HMT)”。
星明天文台是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业余天文台,是国内第一个从事巡天的业余天文台。
经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807098号小行星为主带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内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绝对星等17.09等。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5.51年,它的轨道半长轴为3.1189158天文单位,偏心率为0.0589800,近日距为2.9349622天文单位,轨道倾角为8.44744度。
为了表彰陈嵩在天文领域的贡献,星明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提交了将编号807098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嵩”的申请,并最终得到了通过。
807098号小行星轨道图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陈嵩告诉橙柿互动记者,7月的时候,星明天文台的小伙伴就透露了想要将编号为807098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嵩星”的消息,他感到非常荣幸。前几天看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的正式公告,知道这个提名被认可了。
陈嵩说:“感谢星明天文台的提名,非常荣幸地拥有一颗以我命名的小行星。功劳和荣誉也属于全体HMT工程团队,他们是曹汐、邢志刚、方舟、沈严芳、张磊、程杰丰。赞词写得太好了,一再告诉自己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才对得起这样的称赞。”
“追星”40年,工作与爱好并行
一颗小行星从被发现到获得永久编号以及命名权,然后提交的名字最终获得通过,往往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的达到10年以上。
“这就是宇宙啊!”陈嵩说,“宇宙的演化都是以万年、亿年为单位的。哈雷彗星一次回归就要76年,也是整整一个人的一辈子。小行星算是周期最短的天体了,也要5年。人生也是这样,当你一辈子做一件事,一定会在某个时候产生成绩的。”
76年才来一次的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那年陈嵩7岁。陈嵩说,自己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那时候好多叔叔阿姨拿着军用的双筒望远镜在往天上看,他就凑过去也看了一眼。“说实话,我当时都不确定我有没有看到。但是透过这个小小的双筒望远镜看到的星空,就一下子让我着了迷。”
陈嵩对星空的爱好不断升级,从最早的目视到星空摄影拍美图,接着他还想再做些什么,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天文发现。
2014年,陈嵩在互联网上发起小范围众筹的巡天望远镜计划。项目组成员由国内天文爱好者组成,大家通力合作各尽其能,这台半米望远镜(HMT)终于在2016年7月12日完成初光,进入测试阶段,之后交由星明天文台负责运行维护。
截至目前,这台半米望远镜已发现了10多颗小行星、超新星和新星,包括在小行星带稳定运行的小行星和一些近地天体(NEO)。
半米望远镜(Half Meter Telescope,HMT)
平时,陈嵩还会参加很多天文科普活动,带领大家了解星空的神奇与美丽。
这份爱好同时也贯穿着陈嵩的工作,目前,他正在进行一个星空摄影智能单反相机的创业项目。
在开发HMT前,陈嵩其实已经做过一些跟天文相关的小设备。后来接触了很多专业的天文学家,他发现,专业望远镜数量实在太少,这导致了他们不能够全面观测到一类跟时间息息相关的天象,也叫作“时域天文”。要想捕获这样的时域天文现象,就需要更多的望远镜,能够在不同的时刻对向不同的目标,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更多的天文摄影爱好者够加入这样一个网络中来。
陈嵩想做的就是面向初级的天文爱好者,或者是哪怕不懂天文的摄影爱好者,能够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智能硬件,代替现在用的单反相机。在拍摄分享壮美星空的同时,还可以为国家的时域天文事业做出贡献。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方玉倩
编辑 陈伊
审核 罗祎 林琳
BREAK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