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王怡菲)截至目前,国内四大彩电巨头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具体而言,海信视像、TCL电子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而四川长虹扣非净利润迎来近五年来“首降”,创维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超六成。
黑电四巨头“有人欢喜有人愁”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信视像增长明显,公司实现营收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为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
另一黑电巨头TCL电子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0.4%至547.77亿港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0.90亿港元,同比大增67.8%。
相较于海信视像、TCL电子的良好发展态势,四川长虹、创维集团当前却遇到挑战。
家电卖场的长虹电视。(本报记者 周子荑/摄)
四川长虹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67.05亿元,同比增长1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亿元,同比增长78.6%,增势较好。然而,此次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被投资企业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一次性收益。若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数据将直接降至1.61亿元,同比下滑13.41%,且为近五年来首次下降。
而创维集团虽实现总营业额362.64亿元,同比增长20.3%,但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之本期溢利为1.25亿元,同比下降67.4%。
大尺寸电视销量稳 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复苏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电视业务在各大品牌全部业务板块中的表现均不太乐观。如在创维集团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中,智能家电业务仅占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的37.8%,较去年减少了6个百分点。四川长虹财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电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11%至70.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行业虽面临主力消费群体规模缩减、市场需求增长不明显的压力,但在“国补”政策刺激下,大尺寸电视销售稳步增长,一级能效、二级能效产品快速上量。
上半年,四川长虹的电视业务累计生产量约为713万台,其中,75英寸以上大屏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5.4%。此外,据奥维云网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75英寸及以上、85英寸及以上、98英寸及以上的电视产品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4.3%、48.7%、123.5%。
与此同时,中小尺寸显示业务随着行业持续复苏。上半年,TCL电子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收入大幅上涨21.3%至45.63亿港元。
技术革新成为黑电行业制胜关键
目前,黑电行业大屏化趋势加速演进,技术助推产品持续向高端化发展。海信视像、TCL收入、利润的双增长,离不开它们在Mini LED与大尺寸高端产品方面的竞争力。
据海信视像财报,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内地高端电视市场,海信系线下高端额占有率为43.15%,海信系线上高端额占有率为34.88%;在全渠道Mini LED产品中,海信系零售量与零售额占有率分别达到33.95%、34.98%。
家电卖场的TCL门店。(本报记者 周子荑/摄)
而TCL电子的大尺寸显示业务毛利率则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15.9%,Mini LED电视在全球的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176.1%至137万台,出货量居全球首位。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大多数电视采用的是液晶显示面板,而在一台液晶电视机中,液晶显示屏的成本占比高达2/3左右。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技术难度较高,而TCL旗下有华星光电,可自主生产液晶显示面板,但像创维和长虹这类集中在电视整机制造领域的企业,其在采购液晶面板时成本相对较高。
“从彩电行业来看,掌握上游核心技术至关重要,拥有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企业利润会更高。”梁振鹏表示,海信视像尽管不具备自主生产液晶面板的能力,但在运营、制造以及技术研发等多维度均具备较强实力,并在激光电视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外来者”挤入行业 智能化趋势加速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来看,有两大趋势较为显著:一方面,行业赛道涌入较多的“外来者”;另一方面,智能化趋势在黑电行业也愈发凸显。
小米、华为等新势力的不断涌入,以及企业市场策略的持续推进,令彩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改变。
“小米电视机虽采用代工模式进行生产,定位低端,但此类产品契合了大众市场中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需求,所以销量表现十分突出,而华为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也开始在彩电市场分得一杯羹。”梁振鹏表示。
与此同时,智能化加速行业变革。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多维融合应用,电视正加速从传统的显示设备走向家庭智能。
“AI推动视听、交互、服务体验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升级。智能体将赋予电视更强的服务主动性,实现从被动响应用户指令到主动感知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转变。”海信视像在业绩报告中称,AI电视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优化智慧家居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用户的消费场景也将从单设备、单场景、单个空间,全面拓展至家庭多设备、多场景、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