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已经很难找到像华为这样能用「独孤求败」一词,才能准确形容市场统治级地位的品牌。
这与中国武学中“内外兼修”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整个行业还在苦练拳脚兵刃的“外家招式”,追求更快、更强、更锋利时,总有人已选择沉下心来,修炼贯通全局的“内家心法”。他们思考的不是如何让招式变得更华丽,而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发力方式,以内在的深厚修为,应对万千变化。
2025 年开年以来,折叠屏手机在市场上的竞争,也像一场开启了一场老派的「武林大会」。各家厂商纷纷亮剑,比拼的是更轻薄、谁的折痕更浅、谁的外屏更大。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技术内卷,但似乎所有选手都默认了一个前提:折叠屏,终究是一部更好的手机。
随着这场以形态创新为起点的技术革命走向深水区,一个潜藏已久的问题终于浮出水面:折叠屏的终局,究竟是优化现有功能的用户体验,还是开宗立派、定义新形态设备的新需求?
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的发布,给出了那个最具野心的答案:折叠屏的终局,是将桌面级生产力装进口袋。
经过鸿蒙对应用生态的直接整合、三折叠产品形态给市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后,华为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只优化移动设备的体验,而是通过已经开宗立派的三折叠形态,进一步拓展移动端设备在生产力这件事上的想象空间。
在产品功能背后,是华为给出的一个足以终结比赛的方向:以三折叠形态为物理载体,可以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设备的本质。它不再只是一部屏幕可以弯曲的手机,而是一种全新的硬件品类。
01 折叠屏的新想象
在任何硬件技术的演进历史中,都存在核心的物理约束——就像很多极具前瞻性的产品,反而是因为过于超前最终没有被市场所接受一样。
对于手机而言,这个约束就是屏幕尺寸与便携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部手机无论性能多强,一旦被塞进一块 6-7 英寸的屏幕,其生产力上限便被牢牢钉死,即使是今天折叠屏手机常见的八英寸,也并没有对这个事实产生质的改变。
面对这个根本性的物理难题,行业的普遍解法是在软件层面修修补补,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折叠屏手机成为手机厂商在软件多任务交互上做出各种尝试的试验田的原因:用户对效率的强烈追求,是折叠屏手机得以存在的根基之一。
而华为给出的答案,却是一个激进的硬件方案:用三折叠形态,从物理上彻底摆脱这个束缚。
当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完全展开时,是一块 10.2 英寸的超大屏幕呈现在用户眼前。这块堪比笔记本电脑的尺寸,让「口袋 PC」的构想有了坚实的落点。
如果说 10.2 英寸的大屏是「口袋 PC」的躯体,那么鸿蒙操作系统 5 支持的 PC版应用则是其灵魂。
此前的三大操作系统另外两家:Android 与 iOS,都没有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时至今日,Android 生态仍然没有真正的桌面端体验,iPadOS 在缝缝补补多年之后,也仍然不兼容 macOS 软件生态。
而在 HarmonyOS 中,「PC 应用」不再是简单的左右分屏,而是实现了真正 PC 级的窗口管理体验:你可以同时开启多个应用,并像在桌面电脑上一样,自由拖动、缩放窗口尺寸,甚至将窗口相互叠放。
这种交互方式的使得三折叠硬件带来的大屏每一寸空间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应用之间的内容,如文字、图片,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在不同窗口间流转,操作路径更短、更符合直觉。这也是构成「口袋 PC」体验的核心;将完整的 PC 版应用程序装入移动终端,是随之而来真正能够改变用户日常使用体验的那部分。
随着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一同发布的,还有 PC 版的 WPS Office 的体验打通;这是折叠屏手机领域中,面对专业用户在桌面电脑上所依赖的、功能完整的原生 PC 应用程序,第一次完整移植到了手机上。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用户在赶赴客户会议的途中,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PC 版的 WPS Office,调用完整的编辑工具栏,对一份复杂格式内容的 PPT 进行修改。不用再掏出更沉重的电脑,彻底告别移动办公以往受限于功能「阉割」、格式兼容性差的困扰。
又或者是当专业生产力用户可以不再被束缚于桌面前,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三折叠手机,便完整复现 PC 版 Wind 终端那复杂的多窗口布局,获得与办公室完全一致的操盘体验。
这枚看似激进的「招式」,实际上是鸿蒙相较于行业中其他软件/手机品牌优势的集中体现:只有掌控着硬件设计与生产全流程的厂商,才能实现这种深度的软硬件一体化能力/资源整合。
比起产品层面创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众多讨论,这其实也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华为在折叠屏浪潮中的长期战略:拒绝在既有规则内进行微创新,而是回归用户最根本的痛点,用最彻底的硬件/软件革命,重写游戏规则。
如果说 PC 应用的植入是让「口袋 PC」拥有了 PC 的灵魂,那么新款 M-Pen 3 手写笔的加入,则是为「内功」配上了真正的「外家招式」,让设备的生产力体验真正从可用跃升至精通。
M-Pen 3 最重要的「内功」,源自全新的星闪无线通信技术。它带来了超低时延与极其稳定的连接,确保了笔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能瞬时反映在屏幕上,落笔快、收笔稳,几乎消除了数字书写的延迟感,无限趋近于真实纸笔体验。
除此之外,M-Pen 3 还针对日常办公领域,增加了批注、摘录、速记和圈选等功能支持,同时深度适配三折叠大屏的用户使用场景, 这些卖点使得用户在 PC 版的专业创作软件中,仍然可以获得不同于 PC 的更便捷创作/编辑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支笔彻底融入了「口袋 PC」的工作流,成为打破应用孤岛的利器。当你阅读一份 PC 版的 PDF 文献时,不再需要切换应用截图,而是可以直接用 M-Pen 3 进行手写批注、圈选重点,甚至一键摘录图文内容,将关键信息无缝拖拽到另一窗口的笔记应用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配合专用折叠键盘,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最终形成了大屏用于全局浏览、键盘用于海量输入、手写笔用于精准操控与创意表达的体验闭环。这套完整的输入输出体系,恰恰是传统轻薄本为了便携而牺牲、平板电脑又始终未能完美整合的终极形态。
02 从「工具」到「价值」
如果说「口袋 PC」定义了这一次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的理性部分,那对于三折叠这一品类来讲,华为的下一步,就是探索它超越其他折叠屏手机工具属性的深层价值。
折叠屏能够成为近年来旗舰手机市场重要变量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确实集中了精英用户群对智能手机的更多需求:不仅是功能,更是在此之上更加无拘无束的使用体验。因此,华为通过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双轨并行的策略来构建其价值主张。
首先是影像理念的升华。当通过手机影像的调性等方式,向用户传递「感性」的部分时,华为同时也踏上了另一条道路——回归真实。
三折叠形态本身的独特性,更是一件解放创意的工具。
在「非凡大师」的体验中,AI 不再是一个需要被动唤醒的工具,而是由鸿蒙生态驱动的、能够主动服务、无感融入用户工作流的系统级智慧中枢。
以智能助手「小艺」为代表,在三折叠大屏的多窗口模式下,效率被指数级放大。当你阅读外文文献时,「小艺」可以在另一侧窗口实时提供连续翻译;当你研究市场报告时,可以随时唤出「小艺知识库」进行深度问答或提炼摘要。AI 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应用,而是像一位资深顾问一样,静候在旁。
更进一步,小艺开始扮演创意催化剂的角色。例如你打开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的文档时,你可以对小艺说:“根据这份报告,帮我生成一份面向管理层的三页 PPT 大纲。” 它能迅速理解文档核心,并在另一窗口自动生成结构清晰的演示文稿框架。
你甚至可以将一张产品设计图拖拽给它,并要求它“为这张图生成三条符合品牌调性的社交媒体文案”。AI 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应用,而是深度融入每一个创作环节,成为时刻激发你灵感的伙伴。
从2024年开始,华为正式发布「红枫原色影像」系统,旨在忠实记录和还原世界的本来色彩。这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一颗突破性的 150 万多光谱通道传感器。它能捕捉到远超常规 RGB 范围的光谱信息,让移动影像从依赖算法猜测的「计算摄影」,迈向基于海量光学数据、追求极致真实的「物理摄影」新阶段。
将理性的「口袋 PC」生产力,与感性的「非凡大师」体验相结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能力落地体系。它解决了纯粹生产力工具的冰冷感,将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塑造成一个有温度、懂思考的智能伙伴,为其在超高端市场的定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03「定义者」的内功
要真正理解华为所选的这条「内功」的道路,就必须从当前整个行业在走到关键分歧点的不同选择说起。
当下的折叠屏市场,各大门派均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用户:有的追求极致轻薄;有的专攻软件算法,试图用 AI 来弥补硬件难以完成的用户需求。
而华为的差异化路径,是一次向用户价值原点的彻底回归,通过长达数年的「内功修行」。这套内功,可以被概括为「三重定义」的战略框架。
华为在折叠屏领域的探索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向硬件无人区不断进军的编年史。从首款 Mate X 的铰链设计,到如今攻克被视为行业珠穆朗玛峰的三折叠形态,华为在材料、结构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也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顶尖的硬件需要强大的软件生态才能释放其全部潜力。早在 2019 年,当折叠屏市场尚处萌芽时,华为便着手构建并向开发者推广一套完整的大屏应用适配规范与 UX 体验标准。
站在今天来看,正是这份规范的细致入微,让鸿蒙折叠屏生态相比传统 Android 折叠屏体验有了更多润物细无声的优秀体验:比如它会建议应用开发者,在折叠屏展开状态,一行文本的字数不要超过 40 个,以保证最佳阅读体验;亦或是应用内的弹出框高度,不建议超过手机形态下的 1.2 倍,避免遮挡过多信息。
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确保了主流 APP 在任何尺寸下都能物尽其用。HarmonyOS 这种从底层打破设备边界的能力,是「口袋 PC」体验得以成立的根本。
有了软硬件的护城河,最终才是我们在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上看到的定义形态未来。作为全球目前唯一掌握三折叠大规模商用能力的厂商,华为不仅展示了华为在产品形态无人区的探索能力,更再次印证了业内的论断:华为折叠屏定义行业折叠品类。
根据 IDC 发布的报告,在 2025 年上半年,华为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了惊人的 75%,出货量高达 374 万台,其累计出货量更是率先突破了千万大关。
这「三重定义」共同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战略循环:开创性的硬件创新驱动华为有能力开发新的物理平台,前瞻性的软件生态为其注入灵魂,两者结合定义全新的设备形态和颠覆性体验,最终卓越的体验驱动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为下一轮更深层次的「内功修行」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这个闭环是华为在折叠屏领域的领导地位的底气所在:竞争者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化、且不断自我进化的战略体系。
04 结语
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的问世,标志着传统折叠屏叙事,已经走到了重要的转折点 —— 折叠屏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直屏手机的延伸,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对移动生产力的新高峰发起挑战。
凭借革命性的三折叠形态和「口袋 PC」的颠覆性体验,华为已经进一步模糊了移动设备与传统生产力工具的边界。
然而,这条路也伴随着任何新形态硬件产品都会遇到的难题:一个真正终结了品类边界的设备,你该如何向世界展示它的存在感?当它既是手机,又是平板,还是笔记本时,你该如何定义它?这是华为在走向其终局时,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正是这种软硬件的深度融合,让三折叠形态超越了设备本身,成为了对未来智能终端体验的终极定义:它将旗舰手机的便携、平板电脑的沉浸和 PC 级应用的生产力前所未有地集于一身。
它证明了未来个人计算的理想形态,并非是设备之间的简单联动,而是在单一设备内,实现形态与体验的无缝切换与升维。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深厚的「内功修行」,终将胜过华丽的「外在炫技」。而个人计算世界的新规则,正由一个能轻松放入口袋的设备开始书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3076.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