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4日电 题:电信运营商应成为AI养老机器人产业的“赋能者”
作者 张小东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所一级分析师
近段时间以来,多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AI养老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商用。电信运营商面对进军AI养老机器人市场的战略机遇,应清晰自身战略定位,建议以AI机器人硬件设备托管平台商、机构养老解决方案商和AI机器人增值运营商三重定位加快进入该市场。
进军AI养老机器人产业正逢战略机遇
当前AI养老机器人技术潜力挖掘效果显著,养老机器人多模态感知能力显著提升了护理、预警的精准度,AI陪伴机器人互动智能水平显著提高。AI机器人通过人力替代、精准监测、生活赋能和前沿融合等四大技术路径,正在从根本上重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目前AI养老机器人各个赛道的领先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保持成本优势、场景化产品设计和生态协同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而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AI养老机器人市场,具有商业生态合作与多渠道覆盖能力等优势。
从产业发展阶段与趋势看,AI养老机器人服务端市场仍是蓝海市场,值得电信运营商探索。AI养老机器人服务端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AI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30%,其中服务端的增长潜力更大,毛利润率水平也远高于硬件端。同时,目前AI养老机器人产业链利润呈现“上游垄断+中游分化+下游增值”特征,在中游的细分场景和下游增值服务环节,市场仍处于众多创新主体分散竞争的“百花齐放”格局,适合电信运营商进入。
从业务协同性看,AI养老机器人与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显著,电信运营商可形成可靠的竞争壁垒。电信运营商具备智能设备托管运营基础。在技术方面,依托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算法积累和在辅助诊断、疾病预测等方面的AI大模型部署经验,可为养老机器人研发提供独特技术基础。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与专业供应链公司合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直接迁移在物联网等领域的“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整合经验也可降低边际服务成本。
从商业生态角度看,电信运营商可复用现有渠道和销售体系,实现商业的快速布局。一方面,现有直销渠道和政企合作体系能够直接用于养老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电信运营商在适老化改造项目、财政补贴申报等方面经验丰富,能快速对接地方政策资源。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租赁+服务”“订阅制”等轻资产模式的运营经验和“5G+健康监测”增值服务创新经验,有能力打造AI养老机器人增值服务体系。
找准电信运营商的精确定位
电信运营商进入AI养老机器人产业,既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延伸,也是发挥其核心优势、开拓市场的绝佳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找准自身定位,成为AI机器人硬件设备托管平台商、机构养老解决方案商和AI机器人增值应用运营商,从技术底座、产品矩阵和生态运营等层面进行全面布局。
一是发挥算网技术底座优势,成为AI机器人硬件设备托管平台商。一方面,依托5G-A技术为“AI+遥操作”模式护理机器人提供高精度导航和稳定链接,研发搭载5G通信模块和内置远程医疗对接接口的康复、陪伴机器人,实现“健康监测-远程问诊”联动。另一方面,依托物联网平台优势,实现机器人设备托管和健康数据安全治理,保障养老机器人采集的健康数据安全。
二是打造政企生态连接枢纽,成为机构养老解决方案商。由专业公司牵头,制定智慧养老标准化方案,以省公司负责对接地方政府适老化改造项目,以上海电信与市民政局的合作为例,可将“3D光感知”产品与养老机器人结合,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此外,与硬件厂商、服务机构与政府开展广泛合作,融合关键技术和方案,为社区和养老机构等政企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三是打造成为AI机器人增值应用运营商。设计“机器人硬件+5G流量套餐+健康服务”捆绑销售模式,全面探索挖掘机器人“共享”增值应用场景,如家庭教育辅导、居住环境巡检等,以低门槛吸引周边家庭用户租赁不同类型的AI机器人。(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