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海上无人艇正式入列,首次亮相九三阅兵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周天财经 时间:2025-09-04 00:15:55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作战装备云集,有序接受最高层和全民检阅。大国重器、顶级装备鱼贯而过,非常提振士气,鼓舞人心。

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不只是一次国家级典礼,更像是一面照见未来战争样貌的「时间之镜」。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海上无人作战方队,这个方队受阅的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具备隐蔽布放封锁、自主探测识别、集群组网攻击等作战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奇兵利器」。

这是海上无人作战方队是首次作为正式列装主战装备的集体亮相,这些海上划时代武器的首次亮相,是属于海洋大国博弈的DeepSeek时刻,不亚于空军的歼20时刻。



这让我们看到了海上「无人化—智能化」的系统性突破。以往,我们谈军力一定会落在吨位、口径与载弹量;而今天的关键词,变成了算法、传感与协同。自上向下传达的作战链条被「分布式智能」重写:海面与水下的传感器编织出无所不在的感知网,无人艇群在其中自组织、自同步,像一张流动的「战术互联网」。

熟悉周天财经的朋友知道,作为一个本世纪初就入坑的军迷,我们近些年开始以商业和财经科技视角来观察全球军事新趋势。我们在6月份就刊文疾呼,尽快提升海上无人装备的投入力度,没想到,国家实际上早有准备,短短几个月,就拿出了这些秘密武器,还是成建制成体系的。

惊喜感来自于此前产生的紧迫感。不久前,我们6月份刊发的一文中,就察觉到了几个危险的信号。

一个信号是:一家美国无人船艇研发制造公司Saronic在2025年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40亿美元。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合计8.5亿美元融资,然而,这只是一家只有三个概念船型、尚未量产的企业,令人惊诧。

循着这起融资事件,我找到专业人士多方查探,才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美军为无人艇项目投入的资金,已近千亿美元,还在最近几年成立了7支无人艇中队,其中,第一中队成立于2022年,由6艘中大型无人艇组成,而到了今年成立的第七中队,则小型化趋势明显。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这些无人舰队意欲何为?简言之,是用分布式密集式作战方式,对抗中国日渐崛起的海上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第3中队,作为美军作战理念创新的重要力量,将探索新的战术,该中队的无人艇可前出至敌防区内,利用雷达、光电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敌方阵地坐标、舰艇动向等关键情报。或部署多艘小型无人艇构成作战集群,实施蜂群式协同作战,迫使敌方防御资源快速消耗,增强己方主战舰艇生存与打击能力。

美国海军想用这种「低成本消耗、高风险诱敌」的新型战术模式,将无人舰艇从辅助角色推向海战前沿。据华尔街日报,美国防部已指定Saronic作为优先供应商,来研发并制造自主攻击艇。美军计划到2026年部署数百艘Saronic无人船,围绕争议岛屿建立「海上拒止」屏障。

美国处在衰落通道当中,无人艇总体上是轻硬件、重软件算法的作战形态,恰好回避了美国自身传统造船工业衰落的缺点,又充分调动其创新源泉硅谷算法团队来构建新的军工体系,用智能小舢板,来替代其日渐落后于中国的大型驱逐舰,体现出衰落霸权扬长避短、以小博大的尝试。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世界战争局势早已变天。我们熟知的战争形态,早已不再。

俄乌冲突中最为戏剧的是,一支没有海军的乌军,借助极其便宜的无人艇,一点点蚕食俄军老牌黑海舰队的活动范围,最终将其消灭了大半,世间已经再无黑海舰队。

无人装备成本低廉,有利于防守方提升战力,我们还发现,台湾方面计划借所谓「全民防韧特别预算」投入超过180亿元新台币(约合41亿人民币),采购高达1320艘同类自杀式攻击无人艇,宣称通过海面无人攻击艇的「狼群围攻战术」,阻绝「登陆船团」。



2025年3月台展示首艘自主研发军用无人水面艇

经典作战规则和理论,都不复存在了。

因此,当发现对手有了成建制的无人艇编队,我们这边迟迟还没未公布相应部署,目睹了这一现状,深感事态急迫,因此在六月构思一文《三战危局:无人艇颠覆海战格局,代差会淘汰傲慢的强者》,来阐释尽快力推无人艇作战体系、建立成建制无人艇编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就在最近,两艘中国舰艇为了守护中国领海,驱赶菲律宾来犯舰艇,由于处在高强度对抗环境,我军两舰不慎相撞,如果是用无人艇,特别是无人艇的集群协同作战,由算法实时协调多艘舰艇之间的相对位置,能避免这类小意外的发生,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在海上领土的守卫中,我们能越发看清无人艇的拒止价值。

此次阅兵,当看到重点展出的无人艇,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从顶层战略上,无人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振奋。

中美同时从俄乌冲突中发现了新的战争趋势,同时做出反应,这真是全球顶尖大脑们的巅峰对决。而从核心技术,根据我从产业界的打听,也基本不存在差距。中国已经悄然涌现了产销超过千艘的行业隐形巨头,在智能控制、集群控制和控制硬件设计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在系统总体集成设计、通信增强和自主布放回收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实现全自主航行和集群博弈等关键技术指标来看,与美国处于同一梯队,这是值得庆幸之处。

作战范式会随每一波科技浪潮而切换,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败于实力较弱英国皇家海军,原因是,前者作战范式是将海船拿来运兵,所谓海战就是水兵贴身肉搏,英军则采用了火炮远程射击的新范式,本质也是一次远程无人化打击替代人力的历史进程,这也成为两个海上帝国兴衰的分水岭,海权从此落入英军手中,开启大英帝国此后三百年海上霸业。



几乎每一次大国权力更迭,都与海战密不可分,也都因为有一方在海战中引入新技术和新作战范式而改写战争乃至国家命运。继英西海战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俄对马海战。1905年的这场海战,是新旧作战理念的对决。当时的日本海军意识到现代化火控系统的重要性,率先采用了最新的测距仪和先进的火控体系,实现超视距精确打击。而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仍在沿用传统的近距离对轰战术。这种技术和理念的差距,最终导致俄国舰队惨败,奠定了日本作为当时亚洲海上强国的地位。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及时更新作战理念、拥抱新技术,往往比纯粹的军力规模更为重要。因为范式切换的代差带来降维打击,代差使得前一代全部积累前功尽弃,老巨头并非总是不可撼动,新玩家有机会以小博大,我们到底是作为新玩家享受代差红利,还是作为老巨头被代差所压制,已经到了命运的拐点。

庆幸的是,从九三阅兵上看到无人艇的亮相,已经能够看到胜利的天平在向我们倾斜。

我们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的手中。

*头图取自新华社摄图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