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从巨亏80亿到扭亏为盈,天齐锂业靠的是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览富财经网 时间:2025-09-03 18:28:03

2025年上半年,天齐锂业(002466.SZ)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这家“中国锂王”的复苏之路引发市场关注。

天齐锂业可以说是A股最有戏剧性的上市公司之一,它曾一年暴赚240亿,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赚得都多。但没过两年,这家公司就巨亏80亿,可谓跌至谷底。谁能想到,天齐锂业仅用一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业绩波动好像“跳楼机”

天齐锂业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成都国营锂盐厂,后经改制成为成都天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创始人蒋卫平决定将业务聚焦于锂资源开发与锂化工产品制造,确立了“资源+制造”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

2010年8月31日,天齐锂业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市后,该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约12.28亿元,主要用于锂化工产品产能扩建与技术升级。

天齐锂业的发展轨迹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密切相关。2012年,该公司抓住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契机,以50亿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公司51%的股权。泰利森拥有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矿——格林布什矿,这笔收购使得天齐锂业成为国内锂资源龙头企业。格林布什锂矿的平均品位为1.5%-1.9%,锂精矿成本仅为357澳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公司后续的高毛利奠定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收购泰利森的资金远超当时公司净资产(约8.65亿元),这笔交易被称为“蛇吞象”式收购。2014年,天齐锂业增持泰利森至100%,确保了格林布什矿的完全控制权。天齐锂业凭借着泰利森的大股东身份,获得极强议价权,在市场占尽先机,使其在2018年前的上行周期中吃尽红利。

吃到“甜头”的天齐锂业,变得更加大胆。2018年5月,天齐锂业宣布拟以6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智利矿业化工公司(SQM)23.77%的A类股股权,交易总额达到40.66亿美元(约258.93亿元人民币)。

两笔“蛇吞象”式收购在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公司埋下一颗雷,天齐锂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40.39%飙升至2020年的82.32%,财务风险急剧上升。紧接着,锂价也迎来暴跌,天齐锂业在2019年至2020年连续亏损。



此后两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提高带动上游锂盐需求持续增长,天齐锂业的业绩显著回暖。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2年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241.2亿元,同比暴增1060%。其联营公司SQM业绩也实现大幅增长,天齐锂业获得了相应投资收益。

不巧的是,2023年全球锂盐价格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每吨从60万元跌至6万元,跌幅超过90%。这使得天齐锂业当年净利润大幅下降70%,2024年更是巨亏80亿。

业绩触底反弹,破局秘诀是什么?

事实上,天齐锂业去年同期业绩巨亏,除了受锂产品市场波动、锂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外,也为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错配所累。

据了解,天齐锂业锂化工产品随行就市,与市场价格较为贴近,而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产品的定价则按照固定周期进行更新。

2023年,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产品的定价,主要参考市场上四家主流报价机构的前一季度平均报价综合确定,与同期市场价格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锂精矿、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容易出现以高成本锂精矿生产碳酸锂的情况。

从2024年1月起,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产品的定价频率调整为按月参考四家主流报价机构的最新报价。随着锂精矿定价机制调整,定价机制时间周期错配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得2025年上半年天齐锂业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844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除上述原因外,天齐锂业业绩增长还得益于联营公司SQM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以及澳元走强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加等。

其中,SQM业绩增长带动公司投资收益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SQM锂盐销量达到10.8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智利锂盐10.4万吨,Holland项目4000吨。SQM预计2025年智利盐湖锂盐销量同比增长10%,约为22万吨,Holland项目全年销售指引上调至2万吨LCE,全年锂盐总销量将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近20%。2025年上半年,SQM实现营收149亿元,净利润16.2亿元,确认投资收益2.35亿元。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SQM贡献稳定投资收益,下半年随着销量增加,天齐锂业的投资收益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5年7月起,宏观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叠加锂盐价格阶段性超跌反弹,以及部分地区矿权合规性问题导致供应端扰动频发,锂化工产品价格快速反弹。天齐锂业表示,随着后续泰利森化学级三号工厂以及江苏张家港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锂精矿和锂盐产能及产量将进一步提升。

在机构看来,伴随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等举措,天齐锂业锂盐盈利将进一步改善,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

在业绩触底的同时,天齐锂业在资本市场也迎来正向反馈,自2024年9月触及24.44元/股的阶段低点后,天齐锂业的股价开始震荡反弹,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27.64%。

卡位固态电池上游材料,能否带来惊喜?

“深蹲”过后,中国锂王能否实现更高跳跃?

结合机构的观点来看,业内对锂电行业新周期抱有较高期待。多家机构表示,随着锂电龙头产能扩张及储能需求释放,2025年锂价或呈现震荡走势,2026年供需格局有望改善。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突破4100GWh,新兴领域如低空飞行器等更将打开锂电池长期增长空间。

在稳步推进锂盐产能的同时,天齐锂业正大力拓展固态电池上游领域,有望抢占发展先机。天齐锂业此前在接受调研时透露,公司通过投资布局、技术研发与上下游协同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在投资方面,天齐锂业通过子公司成都天齐持有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约3%的股权,通过天齐锂业香港持有SESAI Corporation约7.67%的股权,以跟踪固态电池行业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商业化进程。此外,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创锂与卫蓝新能源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天齐卫蓝固锂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预锂化负极材料、金属锂负极及锂基合金(复合)负极材料、预锂化试剂及相关制造设备等业务。

在关键材料方面,天齐锂业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该公司正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天齐锂业表示,针对下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硫化锂的需求,公司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硫化锂制备新技术、新设备,具有低风险、快速量产的能力。

在新型锂负极开发方面,天齐锂业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重点推进金属锂制备技术创新、稳态负极材料开发和精密加工技术突破三大方向。未来将继续挖掘新能源价值链上的战略布局机遇,助力锂在新型电池应用中的发展。

以前提到天齐锂业,大家往往都会想到“锂资源供应商”,而公司新任董事长蒋安琪提出,今后天齐锂业要做“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不过在业内看来,从“供应商”转型为“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绝非易事。这要求企业核心能力从资源获取、资本运作转向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客户协同和敏捷制造。天齐锂业的传统基因是重资产、周期性投资,能否建立起适应快速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的研发体系与组织架构,是其转型成败的关键。

此外,天齐锂业需与电池厂、整车厂建立更深入、更前端的协同研发关系,这不同于以往单纯作为上游供应商的B2B销售模式。如何重塑客户关系、理解下游终端需求,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是其必须面对的挑战。

整体来看,天齐锂业以”锂矿双雄”之一的身份,在全球锂资源争夺战中凭借激进并购迅速崛起,又在锂价暴跌中陷入债务危机,最终通过战略转型与去杠杆实现扭亏为盈。接下来,这家锂矿龙头能否真正突破传统重资产周期属性的束缚,在固态电池上游材料领域建立竞争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