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吴悦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披露进入尾声,A股市场的期中考试答卷成色也逐渐露出全貌。
如同一份承载着国民经济活力的半期答卷正式揭晓,在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国内产业升级加速的宏观背景下,这份覆盖营收、利润、研发、分红等核心指标的全景式数据,不仅勾勒出上市公司在复杂环境中的经营轨迹,更折射出中国经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结构优化的深层逻辑。
从消费市场的暖意回升到科技赛道的硬核突破,从周期行业的供需重构到企业回报意识的持续增强,这份A股的半期考试答卷,正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增长韧性凸显,压舱石作用再强化
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8月29日,沪深北三市543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815家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Wind数据显示,这4815家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达26.78万亿元,同比增长0.27%;净利润总额为:1.87万亿元,同比增加2.85%。在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5.3%的宏观框架下,实现了稳中提质的增长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其经济贡献度持续提升。以截至8月29日发布的4815家上市公司总营收计算,占同期全国GDP(66.05万亿元)的40.54%,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从盈利面看,已发中报公司的盈利家数为3691家,约占已发中报公司的 77%,已发中报公司的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家数为2544家,占比约53%。盈利覆盖面与增长动能的双重改善,印证了企业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
部分扣非净利润增幅较高的企业数据wind
2025年上半年,上述已发布中报的4815家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达5768.11亿元,其中科创板整体研发强度仍处在高位,半导体、AI、机器人、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增速排名居前列,如近期的明星公司寒武纪,研发强度高达15.85%。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A股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意识进一步增强,盈利增长+现金分红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2025年上半年,截至8月29日,在已发布中报的4815家A股上市公司中,分红总额达1.59万亿元;分红家数与盈利家数一致,为3691家。其中,各大银行、传统消费龙头等公司延续大方分红传统,贵州茅台、五粮液、四大行等上半年分红额居前,银行板块仍然是平均分红率最高的行业。
此外,退市机制的持续优化为市场提质提供保障。2025年上半年已有24家公司退市,比2021年全年的退市公司数还多,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与投资价值。
展望下半年,随着新质生产力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半导体、AI、高端制造、创新药等硬科技领域的业绩兑现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复苏有望向更多细分领域渗透;周期行业的供需重构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浪正在成为推动A股市场震荡走高的因素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业绩分化的市场中,聚焦研发有壁垒、主业有盈利、回报有诚意的优质标的,将更易把握中国经济结构升级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机遇。
具体而言,如何寻找未来的主线?国金证券金牌分析师宋雪涛、张馨月在研报中提出,从十五五时期的宏现环境看,扩大内需和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性跃升有望成为十五五的主线,彼此相互牵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科技主线将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核心。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基础研发强度,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二是保持制造业占比处于合理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吸引优质要素源源不断向制造业领域集聚:培育制造业新动能,以创新溢价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加快品牌培育和保护,提高制造业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