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谁能接棒方洪波?美的选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9-03 12:26:30



2025年8月,美的集团呈上一份令人赞叹的半年业绩答卷:营业总收入高达25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60亿元,同比增长25%,二者均刷新历史纪录。

然而,更具深意的是,在这份耀眼成绩单公布之际,美的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动——王建国荣升集团执行总裁。这是方洪波担任董事长十余年来首次设立该职位,标志着这家市值超五千亿级的企业,其权力格局正发生着微妙且意义深远的变革。

从“美的元老”到集团掌舵者王建国的职业轨迹

王建国并非一夜之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早在今年5月的分析师会议上,方洪波在谈及接班人话题时就曾透露,有六七位高管具备随时接管集团事务的能力。三个月后,这一悬念揭晓了部分答案。

自1999年投身美的以来,王建国在26年的时光里,深耕公司各个关键岗位,从供应链管理到人力资源,从冰箱事业部总经理到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再到执掌美的国际业务。这种跨越制造、市场与组织管理等多领域的复合型履历,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实属凤毛麟角。

在分管国际业务期间,王建国的表现堪称卓越。2024年,美的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2%,达到169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比重突破40%;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首次超过45%,COLMO和东芝两大高端品牌上半年零售额增幅逾60%。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埃及、泰国等18个新海外制造基地的陆续落成,美的的国际化进程已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以自主品牌和技术输出为核心的全球运营模式。

双轮驱动国际化与技术创新的战略协同

若说国际化是王建国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他手中的另一张王牌。在7月的轻工业百强大会上,他公布了美的未来三年高达500亿元的投资规划,重点聚焦AI大模型、机器人、新能源和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目前,美的自研语言大模型已覆盖全球10亿家庭用户场景,超500个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海外制造基地借助数字孪生和智能制造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种“国际化 + 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与美的当前的发展阶段高度适配。

半年报数据显示,在传统家电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新能源、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等ToB业务已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战略与国内市场的DTC(直面消费者)转型相互呼应。由此可见,王建国的晋升并非一时的人事安排,而是美的过去十年战略选择的自然演进。

顶层架构调整背后的企业再定位

执行总裁职位的设立,使得美的集团的管理层架构愈发清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在方洪波长达十余年的掌舵下,美的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商到全球科技集团的华丽蜕变。当下,这家企业迫切需要一位能够将国际化视野与技术创新能力深度融合的全新领军人物。

王建国的职业发展轨迹恰好精准契合了这一需求。他既对供应链整合的微观细节了如指掌,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熟知每一个环节的精妙之处;又具备操盘全球市场的宏观视野,似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能洞察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更难能可贵的是,在AIoT时代,他展现出了将前沿技术与制造体系完美结合的独特能力。这种“老兵 + 创新者”的完美组合,在制造业巨头中堪称凤毛麟角。

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审视,王建国的升迁绝非仅仅是一次个人职业上的重大突破,它更象征着美的作为世界级企业的重新定位。曾经,美的是以空调闻名遐迩的中国制造商,而如今,它正向着技术驱动的全球化公司迈出关键的一步,实现着质的飞跃。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步入深水区,美的此次人事调整所释放出的“加速”信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复合型领导力与战略连续性必将成为头部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正如美的在年报中那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战略从来不是告诉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做什么我们才有未来。”王建国走向前台,或许正是美的为下一个十年精心撰写的战略注脚,预示着美的将在未来的征程中披荆斩棘,续写辉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