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州市委统战部指导,广州大学、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联合主办的“新力建功·科创赋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暨IEEE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技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来自省内外的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集中展示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
今年一月份,该技术已在香港-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口岸(香港侧)落地,使用者通过提前申报的形式,经登记通行者使用“无感通道”出入境时,无需停下脚步,只需轻松走过,便能迅速完成通关抵达深圳盐田。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成科创主力军共推广州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以“新力建功·科创赋能”为主题,旨在团结引领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中心大局、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投身广东、广州高质量发展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打造“新力建功”“羊城e家”“自雇自足”“新联护航”等一大批特色品牌,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团结引领广大会员,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成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进会上还举行论文与成果颁奖仪式,为10项科技创新成果奖和5篇优秀学术论文获奖者颁奖,并为专家颁发顾问聘书。
人工智能助力十五运
无感通关将提高跨境赛事检录效率
会议期间,香港立法会议员、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尚海龙围绕《粤港澳三地融合无感通行研究及实践》的议题展开介绍。该项目致力于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语境下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与传统通关效率有待提升的矛盾,采用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创新性地融合了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了新的联合决策机制,并优化了最优选帧与即时选帧策略,同时引入了视频场景下单目活体识别技术,设计了边境口岸无感通行的技术路径。
今年一月份,该技术已在香港-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口岸(香港侧)落地,使用者通过提前申报的形式,经登记通行者使用“无感通道”出入境时,无需停下脚步,只需轻松走过,便能迅速完成通关抵达深圳盐田。
尚海龙透露,项目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超过10万的数据库,达到了理想的运行状态,未来有望推广至其他粤港澳三地的边境口岸,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流动,并提升三地居民通行体验,助力粤港澳三地融合。
“前置申报是对系统反应速度提升的保障,在实验初期,建议常旅客可以通过前置申报的方式通关。”尚海龙介绍,现阶段无感通关需规避还未拿到身份证件的幼儿群体,幼儿还需要在大人陪伴的形式下完成通关。对于已获得身份证件的成年人,未来则有望在粤港澳三地实现无感通行。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于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项目布局方面,创新多城办赛、跨境办赛,将比赛项目安排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其中,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和深圳、香港共同承办的马拉松比赛将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赛事。
尚海龙介绍,在十五运期间粤港澳三地采用了不少人工智能技术。在马拉松、自行车这类跨境赛事项目中,也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减少人工检录、核验工作,提高运动员身份核验和比赛结果确认等环节的工作效率,提高运动员的参赛体验。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