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自行车接连大降价,为啥自行车的价格也坚持不住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江瀚视野 时间:2025-09-02 08:09:56

这些年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商品降价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然而就在最近自行车降价的消息却引发了热议,不过这次的主角却不是普通的自行车,而是前一段时间大火的自行车运动的主角公路自行车,为啥自行车的价格也坚持不住了?


一、自行车接连大降价?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今年以来,崔克(TREK)、闪电、捷安特、美利达以及迪卡侬旗下品牌的多款公路自行车接连降价,过去厂商严格控价,需要排队加价才能买到的高端自行车,如今折扣力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有品牌的个别车型甚至对折出售。

杭州的常师傅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明显感觉到整个自行车市场都在降价,尤其是整车,降得比较多。有些高端的自行车品牌,一下就降了5000多元,从27000多元降到22000多元。此外,自行车配套的变速套件,降价更是夸张,日本进口的DA变速套件,之前火的时候他花3万多元买了一个,现在只要1万多元就能买到。

“以前闪电SL8自行车都被称作‘理财神器’,原价38000多元的车子,车友们那时候都是‘闭眼冲’,没想到现在才过了1年时间,挂29000多元都是有价无市。”骑行爱好者盛先生2024年几经周折才购入一辆闪电SL8,因为工作日繁忙没空骑车,今年他把车挂到二手市场上,结果始终无人问津,最后不得不下架处理,“亏得心在滴血,最后还是放着自己有时间再骑了”。

记者发现,闲鱼上崔克、闪电、美利达、捷安特等多个品牌的公路自行车,有些标价比原来便宜一半流拍,二手市场上,“九五新”的大品牌甩卖抛售已是常态,甚至有骑友4000元甩卖原价几万元的品牌公路自行车。


二、为啥自行车的价格也坚持不住了?

最近,自行车市场经历了一场从价格高位到大幅回落的剧烈震荡,这件事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骑行运动的兴起带来了高价车的出现。回顾过去几年的市场格局,自行车行业确实经历了一段特殊的“黄金时代”。随着全民健身意识觉醒与城市绿色出行理念普及,尤其是骑行运动在中产阶层中的流行,直接推动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彼时市场上动辄两三万元的碳纤维公路车、山地车成为主流单品,甚至出现限量版联名款被热炒至天价的情况。这种溢价能力不仅源于专业级零部件的成本投入,更叠加了社交属性带来的身份象征价值——拥有一辆名牌自行车俨然成为都市新贵的生活方式符号。

厂商们顺势而为,通过精细化产品线划分和营销策略创新,成功将传统代步工具转化为轻奢消费品类。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经销商加价销售、消费者排队抢购成为常态。然而,这种价格的高企并非完全建立在真实需求和产品价值之上,更多是情绪驱动和资本助推的结果,为日后的价格回调埋下了伏笔。


其次,骑行热潮的周期性消退已经成了必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轮健身浪潮都是周期性的,虽然刚刚兴起的时候火热,然而一旦风潮过去之后,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会出现刚买车的时候热情很高,一段时间之后车就放在家里吃灰了。 骑行运动也不例外。初期的狂热过后,许多消费者逐渐发现,骑行并非想象中那般轻松惬意。长距离骑行对体能要求极高,城市道路环境复杂,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再加上装备维护、路线规划、时间成本等现实问题,使得很多人在新鲜感消退后便逐渐放弃。

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市场需求的萎缩。当大量消费者从“购买者”转变为“出售者”,二手市场迅速膨胀,大量成色较新的高端自行车涌入交易市场,严重冲击了新车价格体系。此外,许多人在购买时并未充分评估自身需求,盲目追求高配置,结果发现日常通勤或短途休闲根本无需如此专业的装备,这种“错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和市场泡沫的破裂。

第三,国产替代开始成为了一种趋势。高价自行车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深刻地影响了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市场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进入自行车生产领域。国内自行车生产商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他们凭借本土生产的成本优势、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以及快速响应能力,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国内自行车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制造工艺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许多国内厂商开始尝试推出自有品牌的高端自行车产品,打破了以往进口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局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进口品牌为了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来应对来自国内品牌的竞争压力。这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行车价格的整体回落。


第四,产业格局的长期重构才是关键。从长期视角审视,任何一种消费风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周期性。当前,自行车运动正逐步进入一个日益理性化的发展阶段。消费者在经历了初期的狂热之后,对自行车的需求更加趋于务实和理性。他们在购买自行车时,不再仅仅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实用性以及自身的实际需求。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自行车市场回归到以产品价值为核心的竞争轨道上来。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自行车价格必然会进入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这一价格区间的形成,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合理认知。

因此,自行车价格的“坚持不住”并非偶然,我们要明白任何脱离基本面的繁荣都难以持久,唯有回归价值本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