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曾获微软注资的Builder.ai轰然倒塌 映射出“AI宏大叙事”的脆弱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智通财经 时间:2025-09-01 12:14:50

智通财经APP获悉,曾获微软注资支持的Builder.ai 一度被誉为最具创新性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之一,但在短短几个月内便从15亿美元估值走向破产清算。据《纽约时报》周日报道,这家总部位于伦敦,并主要在印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业务的AI初创公司,如今在特拉华州进入到清算程序,起因是其过于夸大了销售额曝光。

Builder.ai 高达15亿美元估值的强势崛起以及之后的轰然倒塌,凸显出在AI投资热潮如火如荼之际,基于AI的牛市叙事逻辑背后的浓厚投机主义情绪以及这种宏大牛市叙事“极端脆弱性”。若长期依赖于“AI宏大叙事”拔高公司估值,而极度缺乏实际业绩支撑,可能难逃高估值泡沫破裂之后的最终破产清算悲惨结局。反观微软、Facebook母公司Meta,以及APPlovin、Palantir等AI应用领军者,市值之所以持续扩张,几乎都离不开AI应用所带来的强劲创收。

该公司于2016年以Engineer.ai 的名义成立,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可帮助小型企业快速构建应用程序和网站的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在2023年ChatGPT席卷全球点燃的史无前例AI热潮推动下,该公司已从包括微软(MSFT.US)、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杰弗里·卡岑伯格等知名投资者处筹集了4.5亿美元。在巅峰时期,Builder.ai 曾推出了被称为“全球首位AI产品经理”的“Natasha”,宣称可让软件创建像点披萨一样简单。

然而,在光鲜的品牌包装背后,实际的财务状况讲述着截然不同的故事。该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2024年公司报告的约2.17亿美元营收数据实际上是被该公司管理层夸大了,实际上营收更接近5100万美元,而该公司反而欠亚马逊旗下云计算服务AWS大约7,500 万美元。今年2月,在该公司董事会发现上述财务差异后,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萨钦·德夫·杜加尔辞职。

这次Builder.ai崩塌事件可谓加剧了硅谷风投巨头们对于“虚假AI”(fake AI)的更广泛担忧情绪——即贴上“AI”这一标签即可更容易吸引资金但是实际业务一团糟或者根本没有业务创收的初创公司。

“如果你想融资,只要说一堆与AI有关的专业词汇就行。”运营辟谣网站Pivot to A.I.的大卫·杰拉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你甚至根本不需要真正拥有AI相关的任何产品。”

Builder.ai 在AI热潮中的陨落并非孤例,该AI初创公司的彻底倒下紧随其它的AI初创公司一系列运营丑闻之后。检方指控总部位于纽约的AI购物应用Nate在声称使用深度学习服务的同时将旗下所有的AI任务外包给承包商;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以欺诈罪名起诉了所谓聚焦于AI体育的AI聊天类初创公司GameOn 的创始人。

Builder.ai 对AI相关的情绪狂热炒作而非实质的产品需求依赖最终被证明是致命的,导致该公司最终进入清算程序。据《纽约时报》报道,公司创始人杜加尔此后将自己重新包装为一名提供基于AI建议的专业投资顾问,尽管他所开创的新网站如同 Builder.ai的许多承诺一样,仍然空空如也。

AI初创公司仍在猛烈烧钱,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类似Builder.ai 的“被淘汰者”?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estBrokers的最新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范围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已筹集高达惊人的1220亿美元风险投资公司资金,其中美国市场交易额达1043亿美元,占今年迄今筹资总额的85.5%。然而,市场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质疑声音:如此庞大的风投资金中,有多少被类似Builder.ai 这样的还未爆雷的“虚假AI”(fake AI)公司所筹集?未来会否出现大规模的AI初创公司破产潮?

“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的战役在AI初创公司之中可谓持续升温。”BestBrokers.com金融专家兼主编Paul Hoffman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

聚焦于初创公司的数据提供商Dealroom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约1100亿美元,作为对比,在愈发火热的全球AI烧钱大战强劲刺激下,2025年迄今,OpenAI、Anthropic等AI初创公司的筹资规模已超去年。

对于大规模押注AI初创公司的风投机构来说,相对积极的消息在于,如果整体资金押注的是OpenAI等AI领军者,也许潜在的投资亏损风险将小得多,毕竟这些领军者已经用风靡全球且用户规模指数级增长的实际AI应用软件证明它们配得上高估值。

比如,截至7月,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每周拥有超过7亿活跃用户——远远高于3月份的5亿;与此同时,其付费商业用户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从6月的300万大幅增至500万,凸显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有着“OpenAI劲敌”称号的Claude系列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者Anthropic的年化营收已达到 40 亿美元,这一数字较年初增长了足足四倍。

BestBrokers研报显示,竞争格局显示资本正向全球最领先的AI初创公司集中,OpenAI、Anthropic、Scale AI以及Infinite Reality等全球最大规模的先进科技初创公司在2025年各自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级别的融资。

这种集中化也造成了不均衡的融资环境,Hoffman表示:“对于规模较小的AI初创公司而言,这种资本集中度使得获取融资变得相当困难,因为在当下长期美债收益率与基准利率高企,且资金仍然紧张的经济环境中,风险投资(VC)越来越倾向于押注更安全的选择,而不是聚焦于潜在的高风险高回报公司。”

软银集团、Andreessen Horowitz、老虎环球以及红杉与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等大型风险投资机构,凭借其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继续主导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版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