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科学会堂里,孩子们的惊叹声不断:单波摆划出优美弧线,镂空纸箱“轰”出空气大炮,小球在气流托举下化身旋转风火轮。由市科协、市科委共同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和主场活动在此举行,面向6-14岁青少年的“科学实验屋”项目首次亮相。
作为本次“科普月”活动的一大亮点,“科学实验屋”的诞生源于一份温暖的公益初心。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主动将数万元奖金捐赠给市科协,希望用于青少年科普活动。双方不谋而合,这份“以奖反哺”的初心化作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科普新空间。
依托市科协数百个专业学会资源,“科学实验屋”目前已开发出6大系列主题活动,涵盖《我也能做超轻超能飞的飞机》《我也能做创意动力小车》《我也能做小火箭》《我也能做探测卫星》《我也能种太空植物》《我也能操控无人机》,可提供50余种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在玩一玩、学一学中开启创新思维。
今天,“科学实验屋”率先开放体验,空气大力士、克拉尼图形、探究风的形成、趣味纸电路、神奇电磁魔法、伯努利马戏团等互动项目依次登场。陈凯先院士现场寄语青少年,希望大家通过动手实验,点燃心中的科学火种,感受科学的魅力。
据悉,9月起,“科学实验屋”将在科学会堂实现双休日常态化运营,周周备有“菜单”,每月都有新主题,帮助家长们破解“周末带娃去哪儿”的难题。从操控无人机到组装创意动力小车,每个项目都有学会专家亲自把关,既可满足玩家的动手乐趣,又有专业的科学含金量。
上海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富晔表示,科学会堂开辟“科学实验屋”,远不止给孩子们“多一个活动场地”,它是老建筑的焕新密码,以“学会资源+公益平台”的新模式探索科普空间的新可能,让科学走进生活。
与往年的“全国科普日”不同,今年“科普日”升级为“科普月”,上海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将贯穿整个九月,以1个主场活动、4周主题活动、5大系列活动及N个特色活动的科普月矩阵,打造一场持续30天的“科学马拉松”。届时,申城将化身流动科学课堂,上海各级各类科普基地将推出200余场特色活动,其中72家基地提供免费或优惠票价。市科协“惠民科普直通车”也将把166场科普活动送到市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