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从“数字蓝图”到“城市脉搏”:数博会展示智慧生活新基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8-29 16:30:55

环球网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馆内,一座虚实交融的“数字空间”将观众带入沉浸式体验环境,这里既涵盖数字基建、大模型与智能体解决方案,也汇聚了机器人、无人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实体。被人群包围着的智能机械狗、轮足机器人完成一系列精准动作,人机协同的场景真实上演。

这些覆盖多个领域的应用,勾勒出当前数字经济创新的鲜明特征:以场景为核心,用数据驱动企业发展,推动技术走向真实世界。今年,低空经济产业展示成为数博会的一大亮点。当数字孪生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三维空间中呈现的形式,原本构想中的低空运营场景,正逐步走向日常生活。

如飞渡科技董事长何文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孪生是物理实体(如工厂、城市、设备)在虚拟空间中的高精度、实时同步的数字化映射。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仿真、预测与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融合,显著提升了数字孪生系统的感知、分析与决策能力。当前我国数字孪生技术正在从初级的‘数化’‘互动’阶段,向更高阶的‘先知、先觉、共智’阶段演进。”

IDC连续两年追踪并发布数字孪生市场相关报告,认为该技术在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分析实体世界的全新视角,也可以帮助用户生成模拟数据,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在2023—2024年中国数字孪生平台市场中,飞渡科技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其背后体现的是数字孪生企业在“数据-模型-应用”全链条中的持续突破:不仅具备空间智能底层技术,并以此推出DTS数字孪生平台等产品,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推动数字孪生从“可视”走向“可智”。 据了解,飞渡科技近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空间智能大模型——“峥嵘大模型”,该模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GIS),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空间数据理解、泛化生成与智能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孪生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链的基石在于治理与融合。何文武表示,2024年飞渡科技参与了绵阳市游仙区空间地理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创新性构建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攻克了BIM+GIS+IoT数据实时匹配等技术难题,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在这一过程中,“峥嵘大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海量空间数据的智能处理与分析,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自动化融合与语义化理解,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与精度,为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孤岛问题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包括构建城市级统一数字底座,通过融合BIM+GIS+IoT数据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全域虚实映射,打破数据孤岛。”何文武表示,还包括驱动城市基础设施精准化智能治理,如基于“峥嵘大模型”的AI能力实现的“房屋安全监测一张图”可对建筑风险进行更精准的预测预警,“智慧井盖管理”系统则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从监测到处置的闭环管控,为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的韧性与效率。

日前,《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发布,在数博会上也引发业内广泛讨论。意见提出“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其中提到,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水平,强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围绕大气、水、海洋、土壤、生物等多要素生态环境系统和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等能力,推动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

正如本届数博会主题“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所揭示,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不仅在存在于代码与算法之间,体现在城市更新、产线设备的协同调度里,在多元场景中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这正是数字化进程中塑造智能时代发展的重要实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