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十年规划引路,智能体在多行业场景动起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08-28 22:26:23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强化八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同时,《意见》设定可量化目标与阶段性时间线,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该规划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对AI技术演进规律、产业融合节奏与社会适配进程的系统性研判,也是行业AI能力与产业协同落地加速的必然结果。

明确技术与产业协同联动

自AI1.0时代以来,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便期待通过AI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链条运作流程,但由于技术、应用、协同等多方面因素限制,直到大模型时代Agent相关产品开始落地应用,行业企业才逐渐相信技术对业务增长的实际意义。

此次,《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联动意义。就《意见》答记者问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大意义问题时表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双向赋能,有助于以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确定性,应对技术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另外,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有助于拉动需求增长、加快动能转换、吸引全球对华投资,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行业应用需求与基础能力供给在《意见》内容中也以协同推进的形式展现——一方面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另一方面,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人工智能+”行动八大支撑。

智谱CEO张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大模型和智能体在产业落地时,给企业带来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效率提升,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由模型或智能体自动化完成,大幅缩短了流程周期;第二是能力增强,大模型的推理、生成和多模态理解能力,使企业能够获得过去难以触及的数据洞察和知识服务;第三是模式创新,智能体的引入让企业不仅提升效率,更能够探索新的业务形态。这些带动作用正在让人工智能从“工具箱”走向“新型基础设施”,帮助产业真正释放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力价值。

拓展行业增长天花板

张鹏提及的智能体执行多任务形式,正在各行各业逐渐落地,也在执行过程中拓展行业增量天花板。

税友股份旗下亿企赢首席产品官周源对记者表示,Agent与传统SaaS的核心差异在于 “交付成果而非工具”:传统 SaaS 仅提供功能模块,如财税软件的记账、开票工具等,客户需自行探索使用,且大量功能因复杂或隐藏未被激活,而Agent直接聚焦客户降本、合规、高效完成流程等业务目标,通过编排工具、自动执行任务,直接交付 可落地的业务结果。这种 “成果导向” 让Agent能够解决传统SaaS未覆盖的深层需求,突破SaaS仅靠功能收费的价值上限,带来更高的客户付费意愿。

目前大模型与Agent落地行业中,工业制造业是范围较广、付费意愿更强的领域。聚焦AI在制造业落地的创新奇智上半年完成了营收22.3%的同比增长,其中“AI+制造”板块收入同比成长27%,占比提升至79.5%。另外,上半年付费企业用户数量达到337个,其中制造业客户281个,占比83.4%。

创新奇智在Agent领域的布局是“一模一体两翼”,在工业大模型基础上搭建Agent,向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与信息化运维的工业软件方向发展。采访中,创新奇智执行董事、CEO徐辉记者表示,如今人工智能行业比拼的不再是模型或参数,而是模型如何结合行业进行实践落地,将已有的行业数据、技术产品与行业应用场景结合落地,转化为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能力,加上工程化,做到尽可能高的商业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奇智CTO张发恩表示,制造业有一个特点:方向确定之后,需要像练内功一样,渐进式迭代升级,而不像C端产品那样,消费者可以今天用豆包、明天用DeepSeek,这种产品端直接的转变在制造业会比较慢,主要是因为行业本身的周期属性,就像一条产线或工艺,需要三年一个周期地一代代向上升级。因此在技术落地于制造业等B端场景的发展,张发恩认为应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多平台合作联动将是未来的方向。

明确量化目标和阶段性时间线

对于大模型与Agent的落地节奏,《意见》提出明确的周期规划: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十年规划的前提是大模型技术逐渐成熟、Agent生态逐渐完善。周源认为Agent有机会让中国SaaS行业与美国市场跨至近乎同一起跑线,突破传统SaaS“中国落后于海外”的格局——传统SaaS因 “本地化需求多、订阅制接受度低” 难以规模化,而Agent凭借“成果导向 + 场景适配”,可快速复制并覆盖全球相似市场。

对于《意见》提出的产业化规划,零一万物CEO、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大模型行业已进入“产业+AI”深水区,正推动传统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深层智能化变革,成为企业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大模型正在实现从“技术驱动”向“价值交付”的跃迁,未来三至五年是AI重塑产业价值链的黄金窗口期。

表现在二级市场,《意见》十年规划给到市场积极信号。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意见》通过设定可量化目标和阶段性时间线,有望强化政策执行的确定性与产业落地的可预期性。当下AI 整体普及率与渗透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产业空间依然广阔。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叠加模型能力持续迭代、AI 成本进一步下降,中国 AI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华龙证券研报分析认为,《意见》中提出的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目标”值得重视,AI产业重要顶层设计出台,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将迎来十年的黄金发展阶段。伴随着AI渗透率快速提升,“AI+”将会由量变引起质变,算力基建、AI软件以及智能终端将会更为紧密地结合,推动新的商业模式、产业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