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山东长裕集团有点“拧巴”:不想背历史包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财经下午茶 时间:2025-08-28 18:26:31


历史是沿革,而沿革可以是包袱,

也可以是辉煌印记。

来自山东淄博的长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裕集团)正在准备上交所主板上市,长裕集团可称得上是一家传奇企业,尽管其成立于2019年,但其真正的历史沿革却有数十年之久,最远可追溯至淄博矿务局龙泉煤矿时期。

历史是沿革,而沿革可以是包袱,也可以是辉煌印记。可惜我们从长裕集团的招股书中并未看到那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历史。

历史的沿革

任何一家从国企改制而来又历经转型的民企大多不愿多谈历史,尤其是在准备上市之时,历史包袱沉重可能是原因之一。

有一个切点能直观判断长裕集团的历史背景。

翻看长裕集团招股书发现,他们取得的产权证书中竟然有医疗卫生用途的房屋/建筑物。该处房屋位于淄川区龙泉镇广通路16号甲,建筑面积达到17021平方米,坐落于广通新材料(长裕集团子公司)的厂区内。长裕集团解释称,该处房屋登记用途为医疗卫生,之前是职工卫生服务站。按理说,民企一般不会在厂区内建设近两万平方米面积的卫生站,这种情况只会发生于早年的“国企办社会”时期,这应该是当年的一座职工医院。

换言之,长裕集团的历史前身要追溯到一家国有企业—龙泉煤矿。

现在准备上市的长裕集团实控人为刘其永,高管团队中还有姜益军、付中文。此三人的职业生涯应该发迹于淄博矿务局龙泉煤矿,该矿正式于上世纪50年代起步。作为当时的淄博国营煤矿,龙泉矿建设有职工医院、住房、教育等一系列“企业办社会”设施。

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职工卫生服务站,应该便是当年的龙泉煤矿职工医院。

2001年,龙泉煤矿被宣告破产并改制为民营企业—淄博广通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广通化工)的下属煤矿。当时龙泉煤矿的接盘者就是刘、姜、付等原龙泉煤矿员工,2001年广通化工的股东由淄博矿务局和广通工会变更为刘其永等40人。

此类改制基本延循了本世纪初的国企改制路径,带有典型的MBO特征。

成立于2019年的长裕集团现有7.5万吨/年氧氯化锆产能,系全球产能最大的氧氯化锆生产商,氧氯化锆产品无论是产能、产量、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为全国第一。长裕集团更像是特意为上市而设立的新主体,因为在2019年和2021年长裕集团分别吸收了原有的广通化工和山东广垠的资产,随后在2022年将广通化工注销。

在吸收了广通化工等资产之后,2019年刘其永等人新成立长裕集团作为本轮上市的主体,目前龙泉煤矿早已停产,脱胎于龙泉煤矿原址的长裕集团开始进入最高层次的资本运作阶段—IPO。

历史的包袱

无论是刘其永还是姜益军、付中文,他们在招股书中履历最早均开始于2001年,也就是广通化工阶段。招股书对其2001年之前的龙泉煤矿/淄博矿务局经历并未提及,跟“过去”说再见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过去”不纠缠,历史遗留问题的确是“包袱”。

早期的国营龙泉煤矿有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其在当地留下了一座巨大的矸石山。从最新卫星图和不少怀旧博主拍摄的视频可以发现,这座矸石山目前依然存在并可能作为建材原料使用。

问题来了。

分析上述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起码在长裕集团报告期内一段时间,这座矸石山似乎并没有采取防渗、防流、防扬等环保措施,当然也没有复绿。我们目前不知道这座矸石山所在土地的产权归属。但是作为龙泉煤矿的继承者,借助筹备上市之机,长裕集团是否可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这座矸石山又是否会成为长裕集团上市的环保障碍之一?

当然历史遗留的问题也并不止这一个。

目前在龙泉煤矿原址的广通新材料公司是长裕集团主要厂区之一,不过早在国营煤矿时期其周围就已建设起大片职工生活社区,同时其与龙泉镇台头村和圈子村的距离亦是很近。

随着公司发展不断加快,长裕集团未来是否会因环保压力而搬迁附近居民?

我们举个例子。2021年,淄博环境局淄川分局接到督察组转件,有举报人称“广通化工,生产车间气味很大,不做处理直接外排”。淄川分局核查表示,“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为反应釜、离心机运转时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未发现”不做处理直排问题”……现场检查时,车间内存在轻微气味,情况基本属实”。

上面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历史包袱。

当然,长裕集团的实控人可以把历史包袱剥离到其他体系,就像现在这样,让新主体轻装上市。可是话说回来,新主体怎么可能真正切割历史而存在呢?

我们再举个例子。2024年12月淄博广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注销,同年同月淄博光通医疗有限公司进入医疗机构设置公示期。前者成立时间早,属于广通化工旗下医院。后者成立于2023年,属于新主体长裕集团的关联公司。从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不知道两者的资产划拨/定价、人员分配等具体情况,但是根据淄博光通医疗有限公司的环评报告显示,该医院用电“依托现有供电管网,由山东广通公司供电部提供,年用电量3万度”。

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也不过如此吧?

刘其永团队的贡献

站到历史角度看,从龙泉煤矿到广通化工再到长裕集团,刘其永等人对原龙泉煤矿职工和当地社区是有贡献的。

各位读者,如果你从小在矿山边长大,你应该对长裕集团这种企业的前世今生不会陌生。国有矿山资源枯竭叠加改制潮,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让不少地方国企都刮过一轮MBO风,只不过当年这些改制企业中有些早已销声匿迹。

刘其永等人以接手龙泉煤矿开始,自地下转地上从煤炭转非煤,借助氧氯化锆起死回生将龙泉煤矿/广通化工演变成为单项产品全球第一,此案例国内恐怕也只有长裕集团这一例。站在历史角度回看本世纪初的龙泉煤矿,刘其永和姜、付等人确有贡献,一是为当地留住了税收和就业岗位。二是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繁荣,起码附近的龙泉镇没有发生明显“铁锈化”现象。

可惜,此次长裕集团上市对其从高峰到谷底再回高峰的70余年历史只字未提,甚至刘其永等人的简历都是起步于2001年。

得到一个“干净的壳”却把“辉煌历史”丢了。这种做法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不值当,对资本市场来说不高明,对投资者来说则稍显不真诚啊。

土地的问题

长裕集团招股书显示,其有三处未办证房产的土地是广通新材料租赁的台头村集体建设用地,而广通新材料又转租给长裕集团孙公司廸凯凯环保用于生产使用。

此三处无证房产分别为廸凯凯环保的DKK 环保科技生产车间(面积1342.25平方米)、锆材料细粉车间面积(面积3316.39平方米)、DKK 环保科技精制车间面积(面积302.5平方米)。

廸凯凯环保的这三处车间的建筑面积共计接近5000平方米,廸凯凯环保主要从氧氯化锆生产废水中回收生产碳酸锆盐混合物、钪化合物和氧化钪稳定氧化锆粉体。

2014年编制的一份“100吨/年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廸凯凯环保。据上述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100t,碳酸锆盐混合物50t,氧化钪2t。

需要注意的是,涉及用地问题环评报告显示,本项目利用淄博广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闲置空地及公用辅助设施,不新征用地”。

这就有点意思了。

廸凯凯环保现在这三个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的车间,和100吨/年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的项目是一个吗?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