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具体的目标,做高价值的事。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创新,蒙牛这艘大船夙夜前行,正在穿越周期,驶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8月27日,随着蒙牛2025年中报的发布,一则关于CFO变更的公告随即发出。公告称,张平先生因届退休年龄,将不再担任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沈新文先生已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战略及发展委员成员、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
随着董事长、总裁、CFO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更迭,这也标志着,蒙牛管理层已经焕然一新,全面迈入更具创新精神的“青壮派”时代。
实际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蒙牛而言,天生要强、创新求变,永远镌刻在骨子里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一直未变。因为在每一个蒙牛人的心中,如果有一天,居安思危被安于现状所替代,可能也就失去了竞争的锐利。
01 高管焕新,平稳交接
资料显示,在自然退休之前,张平为蒙牛的财务工作奉献了十一年的光阴。而随着新老CFO交接的落地,正式宣告蒙牛完成了核心管理团队的全面焕新:新董事长庆立军,新总裁高飞,以及新CFO沈新文。
图注:蒙牛新董事长庆立军
图注:蒙牛新总裁高飞
图注:蒙牛新CFO沈新文
复盘上述几位管理团队成员的履历背景,不难看出,新领导班底几乎都是具有狼性的实干主义者,他们的结合,在管理结构上整体呈现出互补的特质。
其一是管理经验上的互补。
尽管多数成员都在食品、配料等领域拥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但每位成员的经验及优势却各有所长:诸如庆立军此前负责中粮可口可乐公司战略相关工作;高飞是深耕乳业20余年的“老蒙牛”,沈新文也在快消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其二是性别结构的优化。
在蒙牛董事会中,王燕、Lillie Li VALEUR两名女性的加入,也更好地平衡了高管团队的性别结构,强化了蒙牛的组织韧性,这在乳业乃至整个快消行业都属领先;特别是,董事会女性占比高的企业在ESG议题下得分也会更高,长期来看,有助于吸引投资关注。
其三是人员岗位的适配。
关于蒙牛持续了一段时日的高管换任及员工调整,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一种简单的“减法游戏”,其核心逻辑直接下指向于“人岗匹配”,即通过科学评估与合理配置,将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激发个体潜能,提升组织效能。
尤其是立于船头的舵手们,新高管成员在各自管辖的业务范畴内拥有最高职务,也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只有将蒙牛文化里那份引以为傲的狼性敢闯,和他们丰富的实操经验、新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控,才能从根本上助推企业进阶。
核心管理层调整动作的背后,自然是行业新周期下的一种顺势而为,通过人事焕新孕育出一些新思路和新玩法,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蒙牛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之后,“飞行中提速”的一种必然,以撑起市场对蒙牛的一份持续的期待。
02 管理效能释放,新品爆发进行时
无论是正值26岁的蒙牛也好,其他商业主体也罢,当一家正值盛年的企业面对行业周期调整时,最明智的进阶选择在于,在不影响基本盘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去挖掘更大的价值,把所谓的“天花板”合理转化成“无限竞争”。
来自于管理层焕新所孕育出来的新的势能,无疑成为这条自上而下流淌出来的“系统性力量”的源头,牵引着蒙牛,在精益化管理叠加全面创新之路上越走越宽,也越走越顺畅。
从市场反馈来看,蒙牛最近一年多来所做出的种种创新尝试,几乎都是围绕着“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三喝策略展开的,而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动作的确让蒙牛走进了新一波流量销量齐头并进的盘面。
产品创新层面,一方面体现于SKU的快速扩容。今年以来,蒙牛常温事业部推出72款新品,鲜奶板块上市了15支新品,冰品上市了20余支创新产品,等等。百余支新品的密集落地,意味着,蒙牛早已将“三喝”的享受权,完全交到了消费者手中。
即便是蒙牛的“长青爆款”产品特仑苏,也没有停下持续迭代的脚步。从2021年“特仑苏沙漠有机”正式入市,到今天特仑苏凭借“沙金套海”沙漠·有机纯牛奶营销破圈,“以产业链思维打造差异化高端牛奶”的认知,已在行业内外愈扎愈深。
营销创新层面,同样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消费市场的第一感知是,“蒙牛变得会玩了”,而这种“玩”并非纯粹娱乐,而是一种通过创意营销所催化出来的朝气,销量的提升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过去多半年来,蒙牛除与《猫和老鼠》《长安的荔枝》《甄嬛传》等多款热门IP联合营销之外,破圈最强的当属与《哪吒2·魔童闹海》的全面合作。
蒙牛旗下全品线,纯牛奶、真果粒、纯甄、圣牧有机奶、未来星、瑞哺恩等,都换上了哪吒限定“皮肤”。仅春节期间,蒙牛与《哪吒2》的联名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电影上映后短短10天内,联名款在单一线上消费渠道上的销量就超过了1200万,流量销量喜获双收。
产业链创新层面,作为乳业中绝对的头部企业,蒙牛在产业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一举一动,不单单是“向内求索”的改变,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升迁带来了一些参考。全数智化“蒙牛宁夏工厂”的落成,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从牛奶到餐桌的产业链、工厂内所有设备的接口连接、整个系统集成三层彻底打通的“全数智化”思维,以及一百人、百万吨年产值、百亿元年产值“三个一百”的全球最高人效比,让其成功跻身世界“灯塔工厂”名单之中,成为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
“这座工厂是蒙牛全面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作’,实现了从参观就是生产力,到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乳业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升级”,高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宁夏工厂在坪效、人效、品效、能效上,已被拉到了极致。
渠道创新层面最大的动作,就是蒙牛在充分To C的同时,也在逐步加码To B业务场景的扩展,除开辟了山姆等新兴商超渠道之外,与百胜中国、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星巴克以及多家烘焙连锁品牌等达成合作,提供匹配现制茶饮/咖啡、餐饮/烘焙等领域的专业化解决方案。
从蒙牛勇于在多维度同步做叠加式创新的动作,不难看出,一家企业想要撬开新的增长空间,真正决定因素永远来源于修炼“内功”——
谁能为市场贡献更多的优质产品,谁能基于产品本身创造出更多体验上的延展,谁才能持续抓住不同代际、不同口味偏好的用户群体。即便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依然是对流量、对消费意愿、对持续复购,最有拉动力的方法论。
主动改变或许带来短期成本压力,创新可能有不可预知的风险,但只要方向明确,“向内求索,向外探索”的破局之路就不会停。
03 栽种时间的玫瑰,静待厚积薄发
在机遇无限的年代,时代对于每一个产业的滋养,都是全面且均衡的,乳业同样同此。但在过去几年里,乳业也经历了几次深度调整,原奶价格走低,牛奶产销供过于需等问题,使得行业正走向一种新的平衡。
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理念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质量、分类及SKU、品牌口碑、增值服务等等,在消费决策中的占比变得越来越高,人们更愿意在满足刚需的基础之上,或产生情绪共鸣,或迎合共同认知。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在今天这样的市场之中,“高质量发展”的地位显然应被放置在“高速发展”之前。蒙牛自然深谙此道,而高飞在2024年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可能也是适配当前及中长期未来的最优答案。
2024全年业绩会上,首次以总裁身份出现的高飞便已经提到,“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继续聚焦行业供需矛盾,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今天,蒙牛的精细化运营已初见成效,经营利润率超额完成,自由现金流稳健提升,践行了提升股东回报的承诺”。
进入“一体两翼”战略深度实施的第二年,蒙牛拿到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营现金流实现同比增长46.2%。
广发证券《原奶周期专题研究:走出低谷,改善可期》里就曾指出,展望未来,奶价短期或仍有波动,但供需矛盾缓和趋势明确,竞争趋缓或带动乳企盈利水平提升。尽管国内乳制品人均消费量虽短期增长放缓,但对标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对蒙牛给出“买入”评级。
按照一些大消费类分析师的说法,随着新领导班子逐渐适应各自的角色,其带来的创新活力与管理增效将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在国际化布局、高端产品突破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蒙牛正在构建难以复制的未来竞争力。
除了管理效能之外,蒙牛将资本更好地投入到奶源管理、新品研发、渠道优化等远期的“增值性投入”,这不仅是蒙牛自我进化的一个投射,更可被视为一种主动进攻的信号。这类布局虽然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却是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基础。
树具体的目标,做高价值的事。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创新,蒙牛这艘大船夙夜前行,正在穿越周期,驶向更加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