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效益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增长态势。尽管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5.15%,但一系列政策效应正逐步释放,推动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下降0.9%转为增长18.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加快2.9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7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提供了基础支撑。
营业收入稳增长
1—7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延续了6月以来的改善趋势。从毛利润角度看,7月企业毛利润由6月下降1.3%转为增长0.1%,显示盈利水平正在实质性改善。
分行业看,1—7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930.9亿元,同比下降31.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0235.8亿元,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036.8亿元,增长3.9%。于卫宁指出,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恢复贡献较大。
在制造业内部,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7月当月,该领域利润由6月下降0.9%转为增长1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增长40.9%,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更是以176.1%的增速成为亮点。生物医药领域同样表现不俗,生物药品制造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分别增长36.3%和6.9%。
高新技术的拉动也在制造企业的半年报中体现出来,海信视像日前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
海信视像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成功攻克了RGB-Mini LED产业化中光色同控芯片与算法、高光效与高可靠性LED发光芯片的“两芯”难题,实现液晶显示从传统单色背光到RGB三色背光、液晶显示背光从单一亮度控制到光色同控的重大跨越,相关技术和产品上半年完成首发,为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升级明确了新的技术方向。
“两新”政策激活产业链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下简称“‘两新’政策”)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7月数据显示,在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7.9%和15.3%;消费品以旧换新则拉动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124.2%和100.0%,产业链上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也分别增长57.0%和51.9%。
海信视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受益于‘两新’政策中的设备更新补贴,我们企业的订单量增长显著,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提升。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更新成本,也激发了下游行业的技术升级意愿,这对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政策不仅直接刺激了设备投资需求,还通过产业链传导带动了上下游行业协同发展。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推动了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利润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背景下,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6.1%、104.5%、27.1%。
截至7月末,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3.67万亿元,同比增长4.9%;负债合计106.26万亿元,增长5.1%;资产负债率为57.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仍处于合理区间。从成本端看,1—7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57元,同比增加0.24元;但费用支出同比减少0.08元至8.38元,显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于卫宁表示,尽管工业经济呈现企稳迹象,但外部环境复杂、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仍需关注。下阶段需继续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增强灵活性,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等措施,巩固工业经济恢复基础。
北京商报记者 张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