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三傻”中的第二家--美团于8月27日港股盘后也发布了2季度业绩。整体来看,和京东表现非常相似,同样把原先单季百亿以上的利润“一键清空”,本季实际经营利润仅仅2亿,远远低于预期。
外卖大战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核心要点如下:
1、补贴冲减配送收入:本季度配送收入同比增速大幅跳水至仅2.8%。虽然对商家/消费者运费的减免会体现为配送收入的减项市场已有预期,实际下滑幅度高于预期。
根据海豚的初步测算,本季的单均配送净收入环比应当下滑了1元以上。
这体现了大量补贴导致单量暴增后,为了确保有骑手完成配送,必须大幅增加骑手配送收入,这也会体现到毛利率的明显下降上。
2、到店并非无忧:本季度本地商业的佣金和广告收入增速也双双环比大幅放缓,分别仅增长了13%和10.5%,比市场预期增速分别低了约7pct和4pct。由此推测,本季度到店业务的表现应当也不及预期。
虽然名义上到店业务领域内美团并未直接受到影响,但因为外卖和到店消费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效应,“外卖大战”实际让美团在到家和到店两个核心业务上都受到了冲击。
3、2Q已然如此,3Q会多恐怖?:如果说收入的miss还算不上惊悚,那么美团本季利润同样近乎 “归零”就无疑明显的爆雷。
核心本地商业板块本季的经营利润仅为37亿,虽然有调研表示美团在5、6月份时即时零售业务的利润可能已基本归零,彭博一致预期参考价值不大。
但即便如此,考虑到到店业务本季应当还是有50亿左右的经营利润,意味着本季外卖+闪购应当已亏损10亿以上。在2季度还主要是在和京东外卖竞争时的利润就这么差,无疑还是大幅低于预期的。
4、创新业务换轨增长,投入已然缩减:本季创新业务本季营收265亿,营收规模明显增大,同比增速也拉升至23%。
主要是海外Keete业务在继续高速扩张,以及美团优选大范围调整让路小象超市和美团闪购的影响。(优选按净佣金记收入,而小象以总销售额记收入)。
虽然营收规模加速增长, 但本季新业务的亏损则让人意外的不增反降。其中除美团优选退出的利好外,应当是“被迫”缩减了在新业务上的投入,以集中资源因对更关键的核心主业竞争。
5、配送成本大涨,毛利率暴降:本季毛利率仅为33.1%,同比大幅下降8pct,导致毛利润额仅304亿元,收入增长的同时毛利润同环比却都在下滑。
毛利率大跌,一方面是因外卖大战导致骑手配送成本的明显增加,此外小象超市等自营业务的规模扩张,也导致财务口径内确认成本的增加。(以总销售额记收入,因此商品成本和配送等都会记入成本)。
6、大战影响方方面面,利润归零:费用层面,主要影响是营销费用高达225亿,比去年增多了77亿,也比市场预期高38亿。也是因外卖+闪购的激烈竞争导致推广和用户补贴大幅增长。
外卖大战同时导致了收入冲减,配送成本增长,和营销补贴增长,影响渗透方方面面。
最终本季美团整体的经营利润仅剩2亿,同比暴跌98%,近乎归零,大幅不及市场预期。剔除掉一次性影响,Non-GAAP口径下的净利润也仅为15亿,同样同比暴跌了90%。
到家业务超预期转亏,到店业务也受挤出效应表现不及预期,新业务虽然减亏但仍有19亿的亏损,愁。
海豚投研观点:
由以上分析可见,美团本次业绩透露出的趋势可谓全线不佳。
一方面是,在二季度淘宝闪购尚未全面发力(虽然6月下旬开始已有一定影响),美团仍主要是与京东外卖(被市场普遍认为不具威胁的对手)竞争时就已近乎打光了集团所有利润,单看外卖+闪购应当已经亏损。
可见外卖大战的影响远比预期更高,京东和美团的业绩都验证了这点,那么在美团和淘宝闪购真正“白刃战”的3季度内,亏损无疑会更为夸张,管理层电话会中也表示集团整体会有大额亏损。
另一个重要信号是,原本被市场认为无需担心的到店业务,实际也在外卖大战下受到了一定影响。各家亏钱补贴外卖的同时,也侵蚀了原本能作为利润来源的到店业务的表现。
这点上,相比核心主业至少能创造百亿以上利润,且账上现金+短投等资金体量也更高的京东和阿里,美团显然存在明显劣势。
美团在即时零售市场上的经验和作战能力无疑是强于对手的,但在能用于作战的资源上,美团的对手更加强大。(据传美团正准备与债券投资人进行会谈,不排除进行债券融资以应对竞争和新业务发展所需资金的可能)。
对应的,我们也看到美团在缩减新业务的亏损,后续若主业竞争进一步恶化,不排除会“断臂求生”。
展望后续业绩走势:
1)最受关注的外卖业务上,随着6月下旬开始淘宝闪购携“500亿补贴计划”以比京东外卖更大的补贴力度入局外卖/闪购市场,市场看待这场“外卖大战”的观点,已从京东vs.美团时期的“不以为意” 认为竞争很快会结束且美团的优势不会受到动摇,转变为相信外卖领域的竞争会持续但仍不明确到底会对美团的外卖/闪购盈利前景到底会造成多大影响。
那么从本季业绩来看,显然影响比原本预期的要更大,当前已基本确定整个3季度美团外卖业务的单均利润已会深度转负,关注管理层更详细的指引。
虽然本季度内淘天应入局较晚,可能亏损还不算很大,但3季度内淘天是否也会出现利润归零,对中期内外卖竞争烈度会不会明显下降有重要指引意义。
更长的视角内,阿里早先宣布将“500亿投入计划”的持续期延长至三年,近期LatePost报道外卖补贴后淘宝DAU的大幅上涨让阿里内部感到满意,且淘宝闪购的日均单量在部分地区和时间点内已与美团相当。
从上述这几点看,拥有资金优势的阿里无疑不会轻易地撤出,即便3季度后竞争烈度边际下降(也有可能不明显下降),竞争会是持续的。
毕竟此次“外卖大战”并不只在外卖,本质是远场电商和进场零售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后,泛电商公司们又一轮对新的流量入口和增量空间的争夺。
因此,海豚目前对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方向判断是,由于竞争和补贴同时也会促进行业规模和渗透率的更快提升,后续美团整体即时零售的单量增长可能未必会明显下滑(即便市占率是下滑的)。
但美团在近寡头垄断时(70%的市占率)所能取得的明显高于同行的利润率,在多头竞争环境下则大概率无法维持。
而竞争问题之外,政府近期宣布任何不交社保的约定全部无效,美团也在7月宣布已将社保补贴推广至全国范围。
据卖方测算,若全量进行社保补贴,对美团单均盈利的拖累可能会达0.3~0.4元每单,但实际影响仍待观察(只有被认定为劳务合同才会被强制要求缴纳社保,且并非所有骑手愿意缴纳社保)。
2、 核心业务之外,创新业务上美团近期也有多项重大举措,首先是美团优选业务大范围关店,仅保留杭州和广东等地业务。相对的,美团闪购和小象超市的前置仓铺设力度则会提速替代优选。
另外,美团和京东也都宣布了建设自营中心化外卖门店的项目,其中美团预计在3年内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以在外卖大战中培育独占排他性的餐食供给。
除了在国内的多线投入外,公司也声称将在海外也保持积极的开拓节奏,预期三年内将覆盖海湾6个国家,且正开拓巴西市场与滴滴和Nasper旗下外卖平台iFood正面竞争。
且根据调研,因海外显著更高的人力和获客成本,目前Keeta的单均亏损仍较高。
这样来看,创新业务上实际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来看由于主业的威胁,可能在新业务上的亏损会“暂时性”的收缩。
以下是财报详细点评
一、补贴冲减收入,配送收入增长归零
由于公司不再披露即时零售单量数据,在电话会沟通前暂时无法得知,本季度的补贴对单量有多少拉动作用。但配送收入本季同比增速大幅跳水至仅2.8%。
虽然从上季的沟通中市场已获悉,对商家/消费者运费的减免会体现为配送收入的减项,但实际下滑幅度还是明显高于预期。根据海豚的初步测算,本季的单均履约净收入环比至少下滑了1元以上。
海豚认为这从商业逻辑上,体现的是大量补贴导致单量暴增后,为了确保有骑手完成配送,必须增加骑手配送收入,这点同时也会体现到毛利率的明显下降上。
二、到店业务无忧?实际也受到了不小影响
然而若仅是即时零售业务受竞争的冲击,大幅增加补贴,影响应当主要只会体现在配送和佣金收入上,然而本季度本地商业的佣金和广告收入增速也双双环比大幅放缓,分别仅增长了13%和10.5%,也分别比市场预期增速低了约7pct和4pct。
由此可以推测的是,本季度到店业务的表现大概率也不及预期。
一方面在消费者端,由于补贴导致线上外卖消费更具性价比,导致部分消费者原本的到店消费转移到了外卖。
另一方面在商家端,部分商家应付外卖订单已出现产能瓶颈、且也需要分担部分外卖补贴,因此可能减少了到店广告的投放。
这体现出的问题是,虽然名义上到店业务领域内美团受到的竞争并无变化,原本逻辑上应当会表现平稳。但由于线上和到店消费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效应,“外卖大战”实际让美团在到家和到店两个核心业务上都受到了冲击。
汇总到店和到家,核心本地商业本季总收入近653亿,同比增长7.7%,比彭博一致预期低了约22亿, 除了外卖补贴比预期更多外,到店业务受到的影响也比预期要更显著。
三、优选让路小象超市,Keeta继续高速增长
以美团优选和小象超市为核心,也包括单车、和海外业务等一众业务的创新业务本季营收265亿,营收规模明显拉升,同比增速也拉升至23%,高于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佣金性收入同比大涨112%继续提速,这反映出海外Keete业务在继续高速扩张。而其他收入(主要是小象超市,以毛销售额记收入)也同比增长近40亿。
结合本季虽然创新业务收入加速增长,但亏损却是收窄的,海豚认为应当主要是美团优选(以佣金记收入)大范围退出市场,让路给自营模式的小象超市,使得财务口径上的收入明显提升。
四、主业利润近乎归零,倒逼缩减新业务投入
如果说收入虽然miss但幅度尚不算很大,那么本季美团的利润也超预期“归零”就可谓明显的爆雷。
首先,核心本地商业板块本季的经营利润仅为37亿。虽然,早先就有调研表示美团在5、6月份时即时零售业务的利润可能已基本归零,彭博一致预期的120亿显然明显偏高了。
但即便如此,到店业务即便本季表现比预期要差,但单季50亿左右的经营利润大概率还是有的。
换言之,本季外卖+闪购应当已亏损10亿以上。而2季度时美团还主要是在和京东外卖竞争,那么3季度与淘宝闪购的竞争白热化时期的亏损,显然会更加恐怖。
至于本季新业务的亏损则让人意外的不增反降,虽然有美团优选大规模停止经营的利好,但因闪购和小象超市的前置仓需增加投入、海外Keeta和浣熊食堂也在投入期,市场预期新业务亏损是环比走高的。但实际来看,由于核心主业的亏损大超预期,美团应当是“被迫”缩减了在新业务上的投入,集中资源到核心主业上。
五、配送成本、营销支出双双大涨,大战影响方方面面
从成本和费用角度看利润不及预期的原因,首先本季毛利率仅为33.1%,同比大幅下降8pct,大幅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38.5%。导致毛利润额304亿元,同比反而减少了35亿。
结合公司解释,毛利率大幅下跌,一方面是由于外卖大战导致骑手配送成本的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小象超市等自营业务的规模扩张,也导致了财务口径内确认成本的增加。(小象已总销售额记收入,因此商品成本和配送等都会记入成本内)。
费用层面,主要影响即营销费用高达225亿,同比去年增多了77亿,比市场预期也多出38亿。这主要也是因外卖+闪购的激烈竞争导致推广和用户补贴的大幅增长。
外卖大战同时导致了收入冲减,配送成本增长,和营销补贴增长,影响渗透方方面面。
至于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虽也分别同比增长了17%和10%,增长也不算低,但大体在市场预期之内,且绝对规模较少,影响有限。
最终由于毛利率大幅下滑,营销费用又明显提升的共振,导致本季美团整体的经营利润仅剩2亿,同比暴跌98%,近乎归零,大幅不及市场预期。
剔除掉此一次性影响,Non-GAAP口径下的净利润也仅为15亿,同样同比暴跌了90%。到家业务超预期转亏,到店业务也受挤出效应表现不及预期,而新业务虽然减亏但仍有19亿的体量,愁。(:海豚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