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国内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在AI(人工智能)大浪潮之下,继光模块、PCB之后,液冷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又一个千亿级别的AI细分赛道。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测算,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为184亿元,到2029年将达到约1300亿元,即5年将增长超7倍。
近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期间,中国基金报记者与诸多液冷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多家业内领军企业表示,液冷市场高速增长的底层逻辑是,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导致的芯片功耗大幅提升突破了风冷的散热极限,液冷技术因此成为高功率芯片散热的“必选项”。其中,冷板式液冷将成市场主流,预计2030年国内液冷渗透率将至少达30%~40%。
2025年以来,东方财富液冷概念指数持续上涨。8月1日至26日,该指数呈加速上涨态势,区间涨幅达31.35%。
算力奔腾
近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发布的《2025算力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通算(即通用算力)规模达628 EFLOPS(FP32),智算(即智能算力)规模达5693 EFLOPS(FP16),超算规模为20 EFLOPS(FP64)。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算规模达788 EFLOPS(FP16)。
此前,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称,中国智算发展增速高于预期。
2024年,中国通算规模为71.5 EFlops,同比增长20.6%;智算规模为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增长幅度是同期通算的3倍多。
该报告还预计,2025年中国通算规模将达85.8 EFlops,增长20%;智算规模将达1037.3 EFlops,增长43%,是通算增幅的两倍多。总体来看,2023年至2028年中国智算规模和通算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分别达46.2%和18.8%,智算的年复合增长率是通算的两倍多。
另一方面,在8月23日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等七城算力中心宣布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这意味着,国家超算互联网所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家。
据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介绍,近40年来,我国超算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接下来超算互联网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5年将暴增7倍
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随着智算和超算产业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液冷市场正迎来大爆发。
8月2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在参加2025中国算力大会相关分论坛时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到了184亿元,较2023年增长66.1%;预计未来经过5年增长,2029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将达到约1300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5年将增长超7倍。
那么,国内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为何将持续高速增长?
“液冷是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其冷却对象是服务器。过去5年,服务器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量变化很大,至少翻了3倍~5倍。这是液冷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底层逻辑。”国内液冷市场龙头曙光数创副总经理张鹏对记者表示。
北京华弘数科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罗华也持类似看法,他对记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导致的芯片功耗大幅提升。以英伟达GB200系统为例,其功耗已攀升至2700W,远超风冷1W/mm²的物理承载能力,突破了风冷的散热极限,液冷因此成为必选项。其次,国家政策要求降低PUE指标至1.25以下,液冷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冷却能耗,符合绿色低碳趋势。”
据张鹏介绍,以CPU为例,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单颗CPU大概是150W左右。但在过去5年,CPU功耗基本上翻了3倍。以英特尔为例,其单颗CPU的功耗已经达到450W~500W。而以GPU为代表的AI芯片更夸张,以英伟达为例,其AI芯片已经从450W上升至750W、1200W、1600W,直至2200W,上涨了至少5倍。
“从部署密度来看,过去20年,单个CPU机柜的功耗从3000W到5000W、8000W不等。但现在单机柜的CPU已经达到20kW,而以GPU为核心的智算服务器,其单机柜的部署密度已经突破100kW甚至更高,曙光采用的相变浸没式的超智融合服务器,单机柜功耗已经超过900kW。”张鹏称。
在山西移动参访期间,山西移动政企运营总监吕乐向记者介绍,目前山西移动智算中心配置的散热设备主要是冷板式液冷。
秦淮数据设计院院长郭震也对记者表示:“当前,算力集群正向百兆瓦规模以上发展,这对数据中心业务带来全新挑战。一些领先的GPU部署,如英伟达GB200 NVL72单机柜功耗超130kW,传统的风冷技术已不能满足高功率服务器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则能有效解决高功率芯片的散热需求,这直接推动了其在AI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
冷板式液冷将成市场主流
目前,市场上的液冷方案主要包括三类,即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其中,冷板式液冷相对更成熟、对现有服务器生态的改变更少,因此业界目前更侧重于推进冷板液冷方案完善。
从国外液冷市场来看,北美目前处于领先地位,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率先规模化应用液冷技术,但整体市场应用尚未广泛普及。
“据我们统计,每年新生产的服务器,约有10%的设备采用液冷解决方案,也就是液冷渗透率约为10%。我们预测,未来5年液冷的发展速度将非常快,2030年国内液冷渗透率至少将达到30%~40%,其中冷板式液冷占比约为90%。浸没式液冷的主要应用场景则是一些高密度部署的细分领域。目前,曙光是国内真正在大规模生产浸没式液冷的公司。”张鹏对记者表示。
郭震对液冷市场在大发展的同时面临的诸多问题予以详细剖析,他指出:
“对于数据中心企业来说,采用液冷方案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更长的服务器研发周期,为了尽快上线大模型,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算力,企业会优先选择能够更快部署的风冷方案。所以,在风冷向液冷方案转换的初期,鉴于风冷散热方案成熟且通用,以及企业对采用新技术路线可能带来的风险存在担忧,很多企业依然缺乏主动选择液冷方案的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液冷散热生态还不够成熟,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冷板液冷方案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旦设计方案不合理、建设质量没有保证、运维管理不当等,对业务运行来说会面临更高的故障风险。”
“不过,随着液冷产业标准规范化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冷板式液冷技术标准制定逐步朝常态化、规范化迈进,未来液冷技术在设计、运维、安防等方面将形成统一标准,这将加快液冷产业生态的上下游建设,切实推动液冷的大规模商用。”郭震称。
外资入华、中资出海
在液冷正在成为市场主流技术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全球液冷龙头正在加大力度开拓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液冷龙头也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全球领导者之一,维谛技术是英伟达在液冷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期间,维谛技术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展台,还在三场分论坛分别做主题演讲进行推介,其中有两场和液冷有关。
维谛技术中国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总监赵呈涛在相关分论坛演讲时称:“液冷方案正在逐步加大适用,公司的液冷产品在全球发货比较紧张,但在中国还不是很高。”
曙光数创则从去年开始拓展海外液冷市场。
“2024年曙光数创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海外子公司,目前在东南亚已经交付了两个液冷项目。公司的海外拓展区域主要在亚太地区,首先考虑日韩、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澳洲也在考虑范围。”张鹏对记者表示,“拓展海外市场最大的挑战是交付,目前我们已经寻找了许多战略合作伙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和国内相对较为不同的地方。”
编辑:江右
校对:王玥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