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讯(记者 陈晓娟)日前,长城证券(002939.SZ)披露2025年半年报,营收、净利润双增,分别达28.59亿元、13.85亿元,创下半年业绩的历史新高。
进一步拆分,财富管理和自营业务是业绩增长主力,分别贡献了12.02亿元和15.73亿元的营收。得益于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增加,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64亿元,同比增加6.06亿元。
另需关注的是,记者注意到,近年长城证券的高管团队持续调整,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今年7月,公司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李翔辞去职务,由公司元老周钟山暂代职责,总裁一职空位待补。
财富管理、自营业务业绩贡献高
报告显示,长城证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9亿元,同比增长4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增长91.92%;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增长88.8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0%,同比增长2.02%。
从主营业务板块看,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构成业绩增长双引擎。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收12.02亿元,同比增长13.53%;投行业务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7.07%;资管业务实现营收0.34亿元,同比增长38.01%;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实现营收15.73亿元,同比增长63.19%。
(长城证券半年报)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积极布局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营业总收入、支出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相应费用支出等增加。
上半年,长城证券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6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2.20%,同比增长41.58%,主要得益于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增加。不过,自营业务有靠天吃饭的天然属性,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与波动性带来的投资回报,有不可确定性。
营业总收入构成(长城证券半年报)
回顾长城证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呈现波动性特征,整体趋势受市场周期影响较大。Wind数据显示,2021-2024年,长城证券的营收分别为77.57亿元、31.27亿元、39.91亿元、40.2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66亿元、8.99亿元、14.38亿元、15.80亿元。
作为长城证券重要业务棋子,长城资管于2025年4月正式展业。半年报数据显示,展业以来,长城资管多数固定收益类产品实现了正收益,FOF类产品受到股票市场表现良好的带动,产品净值较年初取得明显增长。报告期内,长城资管共发行17只私募资管计划。
对于下半年方向,半年报称,长城资管将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积极提升产品业绩和主动管理能力;继续深耕资产管理产品代销和委外业务,扩充合作代销渠道,加快委外项目落地,打造业务规模新的增长极。此外,还将聚焦服务主业与辐射央企,围绕华能集团下属单位及市场化头部企业提供多层次资产证券化服务,将公募 REITs作为长期战略核心与业务转型方向。
公司持续调整高管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长城证券持续调整高管团队,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去年4月,长城证券内部提拔赵昕倩、王振、周钟山担任副总裁,而崔学峰和徐浙鸿则因退休辞去了副总裁职务。从履历来看,三位新副总裁包括两名70后和一名80后,均是打当之年,分别来自战略、合规、财富三大部门。同年7月,引入新鲜血液,任命世纪证券原副总经理李丽芳为副总裁,分管投行业务。
今年7月,长城证券又迎来核心管理层人事变动,任职超过30年的元老李翔辞去总裁职务。高管变动公告显示,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李翔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辞任后其将不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岗位。为保障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平稳衔接,指定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钟山代行总裁及财务负责人职责。
周钟山为长城证券老将,1998年加入至今逾27年,作为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其熟悉公司治理架构、业务布局及内部运营流程,由其暂代总裁职责,或能降低核心高管离任对日常经营的冲击。目前,长城证券总裁一职仍缺位待补。
近期,长城证券还迎来相对密集的董事、监事人选调整,其中,段一萍因工作调整拟辞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及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公司董事会提名吴柏钧为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提名林鹭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两位人选的任职资格需交由股东大会审议,待表决通过后方正式履职。( 陈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