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为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管,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进行修订,起草形成《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1日。管理规定包括总则、市场参与机构管理、业务监督管理和附则4个章节,合计35条。
管理规定要求,外汇交易中心应根据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丰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品种、币种、方式,完善交易时间安排。图为人们路过上海清算所。(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起草说明称,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多部法规,从价格、产品、币种、交易机制、清算模式等维度不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并针对做市商制度、交易行为规范等出台具体指引,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的体系框架和各项制度总体可行。修改完善暂行规定,对现有监管规则进行集中整合,将有利于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管的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质效。
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第一是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管。立足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各类参与机构实施全面监管,明确相应的管理要求和罚则。第二是构建全链条市场监管制度。明确机构运营管理、交易员管理、法律协议、做市商管理、信息交流、信息披露、数据服务与分发、费用和自律管理等要求。第三是提高外汇市场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能力。明确银行间外汇市场基础设施的职责、协作机制、异常处置、信息报送等要求。规定基础设施负责交易和清算资格管理并履行监督职责。第四是厘清参与机构业务边界。明确金融机构的入市范围、基本条件和业务原则。明确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参与交易冲销、同步交收等风险缓释服务。重申金融机构通过境内货币经纪公司协商达成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实现路径。第五是提升外汇市场管理的前瞻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交易品种、币种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数据服务,规范金融信息服务商分发数据行为。
“从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而言,构建全链条市场监管制度是此次修订的核心亮点。”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过去,外汇市场可能存在一些监管盲区或不够细致的地方,导致部分市场主体存在不规范行为,影响了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而全链条监管制度的提出,意味着从市场准入、交易过程到交易后的各个环节都将被纳入严密监管之下。
“通过明确信息披露、数据服务等要求,新规有望提高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支持外贸和投资活动。”私人财富管理师武苏伟对记者表示。
“从提升外汇市场管理前瞻性的层面来看,此次修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应对。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外汇市场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规定通过前瞻性的制度设计,能够提前预判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袁帅表示,“例如,在数据服务与分发方面提出要求,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和潜在风险,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使监管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提升外汇市场管理的整体水平。”
管理规定要求,外汇交易中心应根据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丰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品种、币种、方式,完善交易时间安排。其中,交易品种包括即期,以及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期权等;交易方式包括询价、竞价、撮合,以及经批准的其他交易方式。上海清算所应根据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拓展清算品种、币种,合理计量风险资源,计算保证金和清算基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