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微博寻夫4年后,丽人丽妆「前老板娘」获1.7亿「分手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节点财经 时间:2025-08-26 00:09:48



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

近日,丽人丽妆发布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实控人黄韬与前妻翁淑华的离婚财产分割事宜尘埃落定。

翁淑华获得黄韬名下1674.75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4.18%,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72亿元。

这桩起始于2021年的离婚纠纷,历经四次庭审、三次股权冻结、两次判决调整,最终以“股权分割落地”画上句号。然而,四年的拉锯战不仅重塑了丽人丽妆的股权结构,更成为这家美妆代运营龙头企业业绩滑坡、行业地位下滑的“催化剂”。

在美妆行业加速变革的当下,这场离婚案留下的“后遗症”正在影响着丽人丽妆的业绩。

01 四年纠葛终落定,股权结构生变

2021年7月,黄韬因离婚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翁淑华随后申请财产保全,冻结黄韬名下112万股股份。彼时,公司正处于业绩下滑的关键节点,这一消息引发市场震动,股价一度下跌。2024年3月,翁淑华正式提出财产分割请求,要求分割黄韬名下1/8的公司股权(1674.75万股)。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支持翁淑华的诉求。

股权过户完成后,丽人丽妆的股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黄韬持股比例从32.46%降至28.28%,仍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翁淑华以4.18%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仅次于黄韬和北京琳琅焕彩企业管理中心(持股17.57%)。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琳琅焕彩是2025年4月从阿里网络手中受让股权的新股东,而阿里网络此前是丽人丽妆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7.57%。

阿里的退出与翁淑华的入局,使得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8.28%、17.57%、4.18%,股权集中度较2021年(黄韬32.46%、阿里17.57%、其他股东50%)显著下降,这为后续公司治理埋下潜在风险。

02 业绩滑坡难止,离婚案成“黑天鹅”

如果说股权结构变化是离婚案的“直接影响”,那么业绩的持续滑坡则是“间接但更致命的后果”。丽人丽妆自2020年上市以来,业绩便陷入下滑通道。2021-2024年,公司营收从41.55亿元降至17.28亿元,缩水近60%;净利润更是从4.1亿元转为亏损2440万元。成为A股美妆代运营行业中业绩下滑最严重的企业之一。

《节点财经》深入分析业绩数据发现,离婚案引发的“信任危机”与行业变革带来的“模式冲击”,共同导致了这场“业绩雪崩”。



从营收结构来看,传统电商零售业务(即品牌旗舰店运营)是丽人丽妆的核心收入来源,2021年占比达87.3%。但在离婚案持续期间,这一业务遭遇“断崖式下跌”。2022年同比下降18.7%,2023年下降25.4%,2024年下降38.39%,三年间累计跌幅达58.6%。

业务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品牌合作流失,除雪花秀、雅漾外,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植村秀,以及韩国品牌珂莱欧等均在2023-2024年终止了与丽人丽妆的独家运营合作。

一位国际美妆品牌中国区负责人对《节点财经》表示,“我们更倾向于与股权结构稳定、经营预期清晰的代运营公司合作。丽人丽妆实控人离婚纠纷持续四年,让我们对其长期服务能力产生担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渠道拓展缓慢加剧了丽人丽妆营收的下滑。在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成为美妆销售主流渠道的背景下,丽人丽妆的渠道转型明显滞后。2024年,公司抖音平台收入仅2.02亿元,占总营收的11.7%,而同行若羽臣同期非阿里系平台收入占比达52.43%,壹网壹创抖音收入占比也超过30%。

渠道转型滞后的核心原因或因“投入不足”与“能力缺失”——2022-2024年,丽人丽妆在新兴渠道的营销费用累计投入仅3.2亿元,不足若羽臣的1/3。

利润端的压力则更为显著。2021-2024年,丽人丽妆毛利率从36.46%微降至35.89%,看似稳定,但净利率从9.86%跌至-1.52%,核心原因是销售费用率的大幅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达4.1亿元,占营收的23.7%,较2021年的18.2%提升5.5个百分点。

《节点财经》发现,销售费用激增主要源于两方面:

一是为挽留品牌方而增加的“渠道补贴”,2024年累计补贴达1.2亿元,占销售费用的29.3%;

二是新兴渠道的营销投入,抖音平台的达人合作费用、流量购买费用累计达1.8亿元,占销售费用的43.9%。

但高投入并未带来高回报,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亿元,连续两年为负,显示“增收不增利”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

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则进一步印证了公司的困境。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1-6月亏损3000万-425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如今的丽人丽妆,已经走到艰难时刻。

03 行业变局加速,丽人丽妆何去何从

面对内忧外患,丽人丽妆并非毫无动作。

2023年以来,丽人丽妆提出“自有品牌+全渠道运营”的转型战略,试图通过两大方向扭转颓势。但从实际成效来看,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能否成功破局,取决于战略执行的力度与速度。



在自有品牌孵化方面,丽人丽妆将“玉容初”“美壹堂”作为核心品牌,分别聚焦“情绪护肤”和“敏感肌护理”赛道。2024年,自有品牌营收达1.68亿元,同比增长140%,看似增速亮眼,但占总营收的比例仍不足10%,远低于珀莱雅、薇诺娜等国货品牌。

制约自有品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研发投入不足”与“品牌力薄弱”。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投入仅1.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不足2%,而珀莱雅同期研发投入达15.6亿元,占营收的8.3%。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竞争力有限,例如玉容初的核心产品“藏红花精华油”,虽然宣称“舒缓敏感肌”,但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其有效成分含量仅为薇诺娜同类产品的60%,价格却高出30%,导致复购率仅为15%,低于行业平均的25%。

品牌力薄弱则导致营销投入“事倍功半”。2024年,玉容初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营销费用达8600万元,累计曝光量超5亿次,但品牌知名度仍较低。

《节点财经》看来,丽人丽妆缺乏自有品牌运营经验,仍沿用代运营的流量投放思维,而非内容种草思维,导致营销效果不佳。

丽人丽妆作为传统美妆代运营企业,过度依赖国际品牌和传统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受到冲击。尽管公司近年来加大自有品牌孵化和新兴渠道拓展力度,但目前来看,成效有限。

04 离婚案落幕,转型战正酣

丽人丽妆实控人离婚案的落幕,为这场持续四年的“风波”画上句号,但公司面临的经营挑战才刚刚开始。

《节点财经》认为,从短期来看,股权结构调整、品牌合作流失、业绩亏损等问题仍将拖累丽人丽妆的发展;从长期来看,能否在自有品牌、全渠道运营上实现突破,将决定其能否重回行业头部阵营。



面对内忧外患,丽人丽妆亟须找到破局之道。核心就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美妆代运营行业而言,丽人丽妆的案例具有“警示意义”。在行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依赖单一品牌、单一渠道的商业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通过“品牌化、全渠道化、专业化”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与尾部企业的差距将不断扩大,“强者恒强”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丽人丽妆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并非没有机遇。

美妆行业近年来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品牌收缩中国市场,国货品牌迅速崛起。2021-2024年,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国际品牌面临消费理性化、免税分流和线上价格战的多重压力。丽人丽妆能否抓住国货崛起的机会,决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丽人丽妆实控人的离婚案虽已落幕,但公司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丽人丽妆唯有加快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题图由AI生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