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产业与市场 | 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尚需跨越“四道坎”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5-08-25 14:13:53


人形机器人未来已来

编者按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我国多地密集的政策为人形机器人的突破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8月以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上,人形机器人魅力尽显。人形机器人正从“炫技”加快走向“干活”。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未来正加速到来。

产业微评


图片来源/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官网

夏金彪

不久前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惊人进步。从田径赛场的激烈角逐,到足球、格斗等项目的趣味对抗,再到贴近真实应用的场景赛,人形机器人在全自主导航、运动控制、场景适应等方面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交汇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其潜在的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颠覆性产品。

我国对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推出政策为人形机器人保驾护航。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实现量产、2027年深度融入实体经济。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

许多地方积极跟进,相继在政策支持、基金设立、应用场景拓展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纷纷发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全国性布局的态势。北京、上海分别成立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等地也成立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产业优势力量,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目前,人形机器人正步入量产化阶段。今年3月,宇树科技与同济大学达成超800万元的采购协议,相关产品H1-2人形机器人将用于学术科研;7月,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拿到了中国移动1.2亿的采购订单,是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披露中标金额最高的订单;同期,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科技超9000万元的采购项目,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有望发挥在汽车智能制造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7月,宇树科技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R1,售价仅3.99万元起。人形机器人的亲民价格,得益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持,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此外,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了生产费用,这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打开了遐想空间。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3.39亿元,2035年或超4000亿元。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大致分为早期探索、试点应用、规模化推广、成熟发展等四个阶段。目前,部分技术较为成熟的人形机器人开始在特定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处于从试点应用走向规模化推广的前期,要真正进化到成熟阶段,走进千家万户,至少还需要跨越四道坎。

第一,要跨越技术成熟度这道坎。尽管成本降低,但人形机器人必须在稳定性、安全性、续航能力、运动控制精度、人机交互自然度等方面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标准。当前的低价产品主要面向特定场景或初步试用,离大规模普适性应用仍有不短的距离。

第二,要跨越应用场景拓展这道坎。人形机器人需要找到清晰且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医疗健康、家庭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模式,单纯的低价也难以推动商业化。

第三,要跨越安全性与可靠性这道坎。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近距离交互,安全性至关重要。要确保人形机器人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并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第四,要跨越用户接受度与法规完善这道坎。全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伦理道德考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是大规模商业化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业内预计,未来十年将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推广的关键期。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成本优势、抓住政策红利,以场景驱动为核心,加快技术突破与市场推广,尽早实现规模化商用落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福祉的提升。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