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卫星~
这周写了篇牛市踩坑的,发现不少小伙伴有过类似「追涨杀跌」的经历。
评论区还来了些新朋友,满怀期待,觉得自己也许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想起我们很多人刚入市时的样子:听说身边人都在炒股,就认为自己也该试试。
随便看几个财经节目,听到什么「绝不会跌的股票」,就急着冲进去了。
等踩过坑才明白:与其追逐小道消息,不如去学习那些真正能长期赚钱的投资者,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今天,就和你分享我从优秀投资者身上学到的7条经验——
01 投资要用闲钱,这是铁律
闲钱,就是哪怕亏光了,也不会影响生活的钱。
很多人一上来把全部积蓄投进股市,结果稍微一跌就彻夜难眠,最后割肉离场。
因为那笔钱,比如下个月要交的房租、年底的买房首付,本来就带着「到期日」。
建议先留好6个月生活费做应急金,剩下的钱才考虑投资。这样,即便遇到大跌,也能稳住心态。
02 股票背后有真实价值
买房子,你拥有的是砖头瓦片;买股票,你拥有的是企业的一小部分。
房地产的逻辑是:好地段的房子往往会越来越值钱,特别是人口不断增长的城市。
股市也一样。当一家公司越做越大,赚钱越来越多,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就越多,股价自然上涨。
只要市场经济还在运转,优质公司的股价长期看就会向上。
03 股市总会回归均值
短期来看,股价容易非理性。当恐慌情绪蔓延时,什么都会跌。比如20年的疫情、今年4月的关税战。
但看,股市的实际回报率(扣除通胀),跑赢其他大类资产:
过去124年,全球股票的实际年化回报率为5.2%,债券为1.7%,现金(短期国库券)为0.5%。
当然,股票长期上涨并不意味着所有股票都会上涨。有些股票会崩盘,永远回不来。
对普通人来说,一是买入指数基金,直接持有市场的龙头公司们;二是可以试着分散投资。
比如,分散在中美两个市场,过去十年收益140%(小提醒:过去收益不代表未来),可以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04 别幻想能靠择时取胜
择时交易有可能成功,比如有职业交易员(或者特朗普)做得很好。
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预测涨跌是不可能做到的。
彼得·林奇说过:「因为等待市场调整而错失的收益,比市场真正调整时的损失还要大。」
比如你想50块买某只股票,听说要跌了就等等看。结果等来等去涨到70了,后面「如期」跌到60。你还是会错过20%的涨幅。
那怎么办呢?
一个方法是定投,固定一个频率,投入相同的金额,这样当股价高的时候买得少,股价低的时候买得多,平均成本就比较合理。
05 机会年年有,别着急
每隔一阵子,就有人喊「这是最后的翻身机会」。
可真相是,机会其实一直都在。过去十年的美股、过去5年的黄金,还有更早的房地产... 每个阶段都有表现出色的资产。
为什么?因为金钱永不眠,资金总会流向那些被低估、性价比高的地方。
风水轮流转,没有永远的热门,也没有永远的冷门。
追热点往往意味着接盘,等你听到消息的时候,聪明钱可能早就悄悄撤了。
想真正抓住机会,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入巨大精力去做专业研究,像职业投资者那样;
要么就老老实实买指数基金,十年后回头看,说不定比那些追热点的人收益更高。
06 亏损比盈利更痛苦
假设你100块买入一只股票,跌了20%变成80块。后来涨了20%,能回本吗?
算算看:80×1.2=96块,还亏4块钱。
这就是数学的残酷:亏20%需要涨25%才能回本,亏50%需要涨100%才能回本。亏损越多,翻身越难。
所以控制风险,永远比追求收益更重要。
一个方法是: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假如你有10万块,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可以这样分配:拿1-2万(10%-20%)投股票或股票基金,剩下8-9万买安全资产(现金、债券基金)。
这样即便遇上股灾,股票跌一半,你的整体资产也就是轻微受伤,不会伤筋动骨。而且心态会好很多,不会因为亏损焦虑得睡不着觉。
07 与波动共处
说到了控制风险,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恐惧。
很多人把所有钱都当成「保命钱」,生怕亏一分一毫。
我以前也这样。但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在投资上获得好回报,就不能把所有钱都看作是必需的。
当然,生活费、应急储蓄该有的还是要有。但除此之外的闲钱,你得有勇气让它去「工作」。
真正的投资心态,就是相信时间站在你这一边,相信经济会持续增长,相信好公司会越来越值钱。
当你有了这种心态,反而是不投资让你害怕——因为你知道,钱放在那里不动,就是在慢慢贬值。
好啦,你在投资路上有什么心得体会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祝大家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