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人工智能+制造:工业智能体掀起智造新浪潮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广州琦瑞科技 时间:2025-08-24 00:12:45

近期,深化“人工智能+制造”成为政策焦点。上海率先发布《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强调提升工业模型能力与突破前沿技术。国家层面同样动作频频,工信部明确下半年将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走深走实,培育工业智能体,并以之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支持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

工业智能体,这一融合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智能化系统,正成为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引擎。其核心价值在于:

• 自主智能决策: 基于实时数据优化生产参数,如百度钢铁智能体将“经验炼钢”升级为“AI炼钢”,精准指导加料与控氧;• 跨系统协同: 实现车间、产线乃至供应链的高效调度,如联通数智船舶设计智能体加速2D到3D模型转换;• 全流程优化: 中国电信“星辰纺织智能体”实现“边织边检”,提升纺织效率20%。

行业实践如火如荼:

• 百度赋能钢铁行业,智能体替代人工经验判断,缩短冶炼时间;• 中国电信在纺织领域落地AI质检,秒级纠错提效显著;• 联通数智深耕船舶设计,智能体助力设计效率飞跃。

尽管前景广阔,工业智能体的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数据孤岛阻碍模型训练,技术适配成本对中小企业构成门槛,商业闭环模式尚需探索。正如广州琦瑞科技在服务制造企业时倡导的理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扎实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打通企业内部数据流,通过部署高效的企业管理系统、精准的生产管理系统及集成的ERP系统,构建坚实的数据底座,才能为高级智能应用铺平道路。

展望未来,专家指出工业智能体正处于大规模应用前夜。技术突破(如具身智能、边缘计算)与丰富的中国工业场景结合,将驱动产业持续升级。银泰证券预测,到2028年,中国工业企业AI支出有望达9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需产业链合力:加快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依托平台化工具降低应用成本。

工业智能化是系统工程,涵盖技术迭代、场景深耕与人才储备。一些专注于工业信息化的服务商如广州琦瑞科技,提供了涵盖从生产管理系统、进销存系统到贸易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结合琦瑞云站、小程序开发及网站开发能力,助力企业夯实底层架构、优化报价系统流程,为拥抱工业智能体时代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夯实基础、协同创新,“人工智能+制造”才能真正释放其重塑产业的巨大潜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