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彭润年:善用AI,马来西亚欲复兴海丝要道地位 |讲堂176-6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文汇报 时间:2025-08-23 20:05:51


8月9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六讲《全球南方的AI自主与普惠化》在上海报业集团成功举办,加纳国家数字战略顾问坎巴勒·穆萨武利(Kambale Musavuli)、巴西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前所长塞吉欧·阿马迪·达·西尔维拉 (Sergio Amadeu da Silveira)、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研究员彭润年(John Pang)接力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南方学术论坛秘书长熊节点评。1.5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范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

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南方学术论坛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主讲3篇、互动、点评、快评共6篇以飨读者。此为马来西亚嘉宾主讲。


彭润年主讲

我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工作,结合曾在东盟领域的政府、商界、对外关系行业的工作经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数字丝绸之路将借鉴万隆会议对世界秩序的远见,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延伸,在全球南方提倡的世界格局原则基础上,迈向反新殖民主义、主权自主、相互合作的亚洲世纪。在此伟大进程中,马来西亚将引领中国—东盟的人工智能价值链。

中国与东盟因外力形成了区域供应链

拥有11个成员国的东盟,自2021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连续至今,而这一年,中国是东盟第一贸易伙伴已经持续了15年。这种越来越紧密的合作趋势,部分源于地缘政治,部分源于AI技术的突飞猛进。

当前,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打压体现在封闭部分西方市场、切断高科技产品流通之路,美国所为使得过去三四十年间推动的更为扁平、公正的全球化暂时走到了末路,如今又加上了所谓的“对等关税”;为此中国作出调整,实施“中国+1”的对外策略,并且将这个策略用到各个领域,这样使得东盟也增加了很多贸易伙伴。作为一个贸易整体链,东盟的马来西亚、越南,拉美的墨西哥等都在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战中受益。


2021年起,中国和东盟连续五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图源:央视新闻

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出口、高科技受到美国打压,我们所认为中立的一些东西,如知识、数据、技术,在现实中被政治化。我曾非常相信谷歌,也非常信任微软和其他大公司的一些平台,认为他们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天堂,但现实击碎了我的想法,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国家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在不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向前走。

中国的产品、高科技被切断了与西方的流通,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来到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带来了中国的供应链。原本,中国的工业化规划是走向知识密集型、更高价值领域,因此他们先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但由于美国的干扰因素,这个过程被加速了,特朗普的打压亲自推动了它。中国公司被迫或者被邀至东南亚,同时带着他们的高科技。

于是,东南亚既有挑战也面临机遇,东盟11个国家都在调整发展战略,要整合这些高科技技术并不容易,但是,共同的发展诉求使得中国和东盟之间越来越多地相互依赖,在亚洲发生了供应链的区域全球化。于是,我们看到,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略有下降,但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升级了,美国和东盟的贸易也攀升了,其中最大的利好就是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到了东南亚,与之相伴的是,知识、产业一体化的转移,这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键,而加速的核心是因为AI技术的催化。


5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宣布完成 图源:商务部

随着这样的进程,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进程在逼近。我年轻的时候,1980、1990年代时常说到“亚洲世纪”,如今,这个前景似乎在加速中又出现在前方。

马来西亚占据美国半导体进口的五分之一

马来西亚在东盟的数字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至2025年,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将达到330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9%。而马来西亚具有半导体生态体系优势。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很多国家还没有外包业务时,在马来西亚的北方就开始了与英特尔、格罗方德这样的数字技术大公司的外包合作。马来西亚在该领域2024年全球出口额为562亿美元,其中15%至20%流向美国,并拥有装配、测试、包装领域的领军地位。不仅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生态也培养了很多关联人才,马来西亚的槟城素有“东方硅谷”之称。目前,这个行业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速在成长。

美国的商务部在遏制中国技术和中国技术的全球化,其实很大的压力转移到了马来西亚。我们在核心产品晶圆的制造上面临着限制,在数据隐私、数据复原力上都有着国家安全的风险。决策者的选择对我们很重要,但是我们不希望成为对抗的一部分。全球供应链可能会被切分成两段,会被碎片化。令人担忧的是,技术本身会不会也被碎片化?分裂的体系是否可以并存?无论是在国家资源出口方面还是在经济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美国的“技术战”逻辑。


马来西亚槟城被称为“东方硅谷”

如果数字技术能够塑造世界,那么人工智能可将此十倍、百倍地放大。其后果将影响到主权信息领域,民众的消费、教育,随之波及安全和文明等所有领域。

智能不只是数字,AI也可能会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全球南方怎么看待AI、怎么看待技术与美国非常不同。美国想要主导全球,确保他们是全球霸首,AI就被当作武器,他们把AGI(通用人工智能)描述成让你拥有一切的数字上帝,助力赢得与中国的竞争。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民众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只想做自己的生意,过好自己的日子。

17个世纪的丝路要口,AI 可能带来新殖民主义

中国领导人说全球秩序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如果把年代数字停留在500年前,那就是15世纪殖民世界秩序的开端。

回溯一下历史,大陆上从中国的东汉开始有了丝绸之路,而从公元前2世纪到15世纪,整整17个世纪一直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彼时马来半岛就在这条路的中央,船只会从中国的海滨比如像广州、泉州出发开往马六甲,通向东南亚必然要经过马来半岛,等到风向合适时前往印度洋,或从它地再到红海,有些船载着丝绸、香料甚至远赴罗马,还去到了东非。这样的贸易秩序持续了17个世纪,为什么到15世纪就结束了?因为产生了西方的世界秩序——殖民主义。葡萄牙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的到来改变了贸易的道路,通过其他的港口路径把货物送到巴黎、伦敦。马来西亚就失去了对贸易的控制,也失去了对技术的控制。失去了对技术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对国家知识产权的控制。


《郑和航海图》展现了西方殖民者到来前的海上丝绸之路

完全被殖民化是什么感觉?整个国家的行事都来自殖民国,他们告诉你你是谁,你的边界在哪里,你可以跟谁有关系,你可以跟谁做生意,你的中心来自哪里,技术来自哪里,知识中心在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历了颠覆性的改变,亚非拉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兴起。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来西亚、加纳1957年独立。大家可能认为殖民时期结束了,其实并没有。人工智能带来的数字上帝,或让我们进入新殖民主义时代。

重建新数字丝路,或通向亚洲世纪

现在我们会提“全球南方”的概念,与之相对的西方或全球北方,这些概念不再是非常抽象的讨论,而是每日的现实。如果从东南亚角度来看,我们是有世界秩序、贸易秩序的,我们也有技术交换的秩序以及与各个国家人民相互分享想法的愿望,还有宗教和平发展的秩序,这些是我们理解的海上丝绸之路。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新丝绸之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丝绸之路,将建立在此前17个世纪以来积累的联系和亲密关系之上。这是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能够带来机遇,也有可能会掀起第二轮数字殖民浪潮,也可能会掀起第二轮欧洲亚特兰大秩序的调整,但也可能是西方至上主义的终结,或是解放时刻的再次到来。

这让我想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30个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汇聚一堂,讨论的是相关的规则、世界秩序。万隆有重构世界秩序的远见,我们现在也需要这样一种远见,塑造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的秩序,包括团结一致、尊重各国主权、和平共处、相互共享,这是我们目前亟需打造的数字丝绸之路,必须要利用好现在最有利、最好的工具——AI技术,这对经济和贸易增长都是极为重要的,它至少是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今年5月26日,第46届东盟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并通过“吉隆坡宣言” 图源新华社

马来西亚将引领中国—东盟AI人工智能价值链。首先马来西亚是2025年东盟主席国,在2025年曾主办海湾合作委员会—东盟—中国峰会;其次,马来西亚在2024年已经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我们可以充当东盟与金砖国家的连接器,协调数字和人工智能政策,以促成在全球南方倡导人工智能主权。第三,作为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十字路口驻守国,马来西亚既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继而力争成为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区域促进者,又有在外交和文化上充当不同地区调解人的经验,完全有能力打造人工智能价值链,重建历史贸易与各国文化的联系。

因此,如果有一个“亚洲世纪”,马来西亚必将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伙伴关系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整理:李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