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徐卓顺 王天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普及绿色消费不仅依赖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引发全球热议,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挖掘绿色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全面优化绿色消费链运作体系,迫切需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助力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高度。
01
技术变革驱动绿色消费加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逐步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下,绿色消费的产业链重构、模式创新与体验优化均得到了有力支撑,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市场进入持续扩容与升级的新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绿色消费已广泛涵盖交通、能源、家电、食品、服装等诸多领域,呈现出消费链条持续延展、生态体系日趋健全的发展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首位,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新车销量占比提升至40.9%,充分体现出技术突破、政策引导及公众消费理念升级对绿色消费的协同促进作用。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广泛普及,绿色零售、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物流等多元化绿色场景相继涌现,推动绿色消费由传统的商品购买向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绿色生活方式逐步由个体选择向社会主流趋势转变。从消费模式来看,绿色消费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了共享经济、闲置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为绿色消费拓展了新路径。例如,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有效促进了二手服饰、电子产品、文化消费品等闲置物品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构建起日益完善的闲置物品再利用体系,成为年轻消费群体青睐的绿色消费模式。
02
人工智能赋能绿色消费链的四重路径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能够全面赋能绿色消费链的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和回收端,借由四重路径推动绿色消费升级与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同步促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智能算法和预测赋能生产端,优化绿色产品设计制造。人工智能利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可以高效处理海量信息资源,帮助企业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产品设计,优化绿色产品和服务组合,避免因供需错配造成资源浪费。人工智能通过深度思考和智能决策,可以实时跟踪企业内部生产、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数据,准确预测各环节的能源需求,有效减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精细化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端企业应用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和制造流程,还将向绿色消费链上其他企业发挥传导效应,带动各环节企业协同加速技术应用,促进绿色消费全过程的智能化转型。
二是以智慧仓储和物流赋能流通端,提升低碳供应链效率。人工智能可以精准预测物料需求,通过实时监测、智能调度,优化资源调节和物资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供应链冗余,帮助企业实现柔性生产和快速响应。智能物流系统可结合交通状况、天气变化等多重影响因素,优化配送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车辆空载率,提升物流调配灵活性,有效减少物流行业的碳足迹。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903亿元,同比增长13.0%,显示出人工智能对绿色消费链流通端的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以智能推荐和场景创新赋能消费端,引导绿色消费决策。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场景拓展应用,有效引导大众消费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一方面,智能推荐系统可根据消费者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搜索关键词等信息绘制碳足迹画像,精准捕捉差异化绿色消费需求,进而实现针对性的绿色产品推荐及定制化的绿色服务,提升用户黏性和消费认可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赋能提升沉浸式的绿色消费体验,使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对绿色消费观念的认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另外,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应用加速向不同年龄段用户普及,有助于扩大环保信息的传播半径,拓宽不同消费群体获取绿色消费信息的途径,有望进一步推动更多潜在消费向低碳方向转变。
四是以智能识别和回收技术赋能回收端,加速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力,能够实现对废弃物的精准识别,有助于提高废弃物分类的准确性和资源回收率。通过自动化拆解技术,人工智能还可以精准分离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金属资源,促进重要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并且减少环境污染。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提升下,闲鱼、飞蚂蚁等线上平台进一步优化闲置物品的回收交易流程,助力构建更加高效、低碳的资源循环体系,将有望加速向大众消费者普及应用,为完善闭环式绿色消费链提供服务支撑。
03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绿色消费链的四点建议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绿色消费链中的赋能作用,需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创新扶持、绿色消费激励、监管保障体系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技术深度渗透,促进绿色消费链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绿色消费链的技术支撑。需加快建设高效、集约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助力大模型增强预训练能力与行业适配性,为人工智能在绿色消费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稳固支撑。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绿色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延伸覆盖,提升人工智能赋能绿色消费链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在物流、交通等重点领域,应推广智能优化技术,提升智慧仓储、智能分拣、环保包装及低碳回收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加快绿色消费相关配套设施的智能化转型。
二是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促进人工智能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对绿色消费链的支撑能力,需加大对基础算法、前沿应用技术及行业应用模式的研发投入,可探索设立“人工智能+双碳”专项基金,鼓励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人工智能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加快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智能化升级,推广绿色制造设备和智能碳管理系统,从生产源头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带动产业链整体绿色化升级。
三是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拓展低碳消费场景。支持基于数字支付工具建立大众绿色消费积分系统,完善消费积分兑换、绿色补贴支付、平台即享折扣等多元化激励措施,并结合“以旧换新”政策,推行“送新收旧”一体化模式,完善废旧消费品智能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的积极性和便利性。支持推广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通过智能导航、碳足迹计算等方式引导用户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以积分商城模式实现消费者受益、商家增收、社会减排的良性循环。另外,还应鼓励金融机构面向企业和个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推出专项绿色债券、绿色大宗消费保险、绿色消费信贷等服务,为绿色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
四是健全监管保障体系,确保人工智能的规范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在绿色消费链全面赋能,数据安全、算法偏见、伦理风险等问题可能逐渐凸显。要加快健全监管保障体系,明确人工智能在绿色消费链应用的合规边界,确保技术赋能与法律规范同步推进。特别是对于涉及消费者权益的“人工智能+双碳”应用,要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透明度,明晰可能产生数据伦理问题的各类场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同时,还需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绿色消费智能监管平台,实时发布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证信息,完善绿色消费智能追溯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市场的公信力,为绿色消费链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徐卓顺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天新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