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老罗在B站搞的新节目,可能真找到流量密码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差评XPIN 时间:2025-08-22 02:07:07


昨天,罗永浩在 B 站更新了一期视频播客,主题是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谈。

这期视频里,老罗跟李想一个啥都敢问,一个啥都敢说。

聊童年。

罗永浩:“ 怎么听着全是幸运呢,给我讲讲童年创伤吧,十八岁前有什么创伤 ”?

李想:“ 我刚回到石家庄的时候,整个小区的孩子都欺负我 ”,“ 而且小朋友们都欺负我,我今天脸上很多疤痕,都是在小学时候被他们抓的 ”。


谈融资。

李想说王兴是他整个创业历史上最大的贵人相助。

理想 B 轮时,王兴找了很多人想投,但理想拒绝了,结果理想山穷水尽的时候,王兴顶着无数人的反对伸出援手拉了一把。

给李想眼眶都整红了


这期节目足足四个小时,但两位风云人物的真诚剖白,让很多网友不但看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

在绝大多数内容靠三秒一个反转吸引观众的时代,这种绵长得劲的超大杯属实稀有。

不但大杯,内容还十分精品,直接把老罗送上了全站排行。

不过,老罗表示,这只是个开始,后续还会邀请各界大牛,下一期嘉宾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起初差评君只是感觉,嘿,这活计适合犀利毒舌的老罗啊,以及,挺下血本的~

但想了想,我发现,哎?怎么好像大家都在搞这个视频播客?

像喜马拉雅这种音频平台做视频播客,多少是沾边的,但现在小红书、B 站也在纷纷 “ 凑热闹 ”。

以 B 站为例,上个月推出《 视频播客出圈计划 》,专门扶持视频播客,罗永浩、鲁豫、于谦都库库入驻。


看这力度,感觉很可能是 B 站下一个下重注的地方。

突然之间,视频播客成新风口了?

视频播客,顾名思义,就是带画面的播客,主体还是播客的逻辑。

以防有差友不关注播客,这里咱啰嗦几句。

播客是一类音频节目,内容从科幻科普、自然科学、家长里短到思考分享,主打一个信息密度高跟相声有那么点像,一张嘴就能成立,所以能说会道的就特适合这形式,这几年脱口秀演员纷纷向播客进军。

播客靠音频输出,主打一个信息密度高,还能解放眼手,以伴随的形式,让你在开车、做饭的时候也能获取知识,由此大受欢迎。


既然音频是优势,为啥非要加个画面?把成本搞上去呢?

其实,视频化播客不是新鲜事,甚至已经俨然是主流趋势。

在播客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几乎头部播客都会同时录制视频节目。

像《 Joe Rogan Experience 》,这档播客节目邀请过马斯克、扎克伯格、侃爷,甚至在选举投票之前对谈特朗普。

这一切,最开始就发生在这么一张简陋、杂乱的桌子前,两个人在工作室里随便一坐,耳机一戴,镜头一架就开聊了。


商业和个人成长领域的播客《 The Diary of a CEO 》也是啊。

对谈过哈佛神经学专家,精神病博士,也会跟少林大师探讨内心平静与专注的力量。

场景看似简约,实质上五脏俱全,布景灯光一个没少,已经很像正式对谈节目了。

抛开专业播客节目先不谈啊,就说 NBA 吧。

没错,就是打篮球的那个 NBA ,球员们也是人均一个视频播客。

每天球都不打了,几个大长腿往沙发一坐,麦一开,就是回忆,就是侃。

@后厂村体工队 曾经统计过一个数据,从乔治 2024 年 7 月 7 日官宣加盟 76 人到 2025 年 2 月 24 日,乔治的播客视频 291 条,而他的赛季进球数只有 219 个。


看完这些,再往国内看,是不是感觉这不是啥新风口,都有点赶晚集的味儿了?

播客拥抱视频化,其实是必然。

因为当下互联网传播的主流形式就是视频,单一的音频、单一的图文,虽然精品程度高,但传播早已触及天花板,现在简单的配上画面,就可以打破传播上限。

这事其实知名播客《 忽左忽右 》的主播程衍樑说的挺清楚了。

“ Kanye之前在美国一档播客上睡着了,TIKTOK 上很多人在传这段视频,这条短视频可能在国内也有上万点赞,但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

“ 这就是播客适配不同媒介后产生的特色,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让播客内容走向更多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


以老罗跟李想的对谈来举例吧。

只做音频,大概率就是上喜马拉雅,狠一点上 QQ 音乐之类的音乐平台。

贴上画面后,玩法就多了,长视频上 B 站,长视频切吧切吧丢抖音,视频里面的爆点名言截图发小红书、微博,一次生产,全平台开饭。

其中有个重中之重:短视频切片。

这玩意早就在多个领域被证明是流量密码,从小杨哥的直播切片矩阵带货,到董宇辉边卖大米边上课的文化片段,再到罗翔把枯燥的法律课切成全网爆款的普法段子。


一条主体内容,切成一百条,有一条爆了就能引流。

有点像孙悟空的分身戏法,拔一把猴毛一吹,变出无数化身攻占互联网。

不仅自己可以发,还会有很多博主自发传播,最终再把流量导回你的渠道。

是的,很多原本没有关注到节目的人,会从这些 “ 站外 ” 平台来到能收听完整节目的渠道。


同时,视频化播客这种形式,特别丰俭由人。。。

以我们的账号差评硬件部为例,这个账号以拍摄为主,更新频率基本上三天一期,每期内容后期团队需要 2-3 个人,如果要上动效,那后期制作需要的人力和时间还得进一步增长。

而视频播客,直接贴图也可以成为一期,比如@局部观察就采用静止画面 + 音频的模式发布了多期视频播客。

可以看到,内容足够好的情况下,播放量照样不俗。


稍微复杂一点的,像@知安局,以实拍跟剪辑为主,找个背景不错的场所,几位嘉宾坐下来,围绕一个议题趁热聊聊,同样也是一期。


当然,有实力的,也可以往罗永浩这种形式发展,专门的影棚、布景、灯光。

下限家客厅,上限演播厅。

对于很多小播客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低成本推进模式,也兼容了大播客主的拔高空间,给了内容创作极大的灵活性。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也是一桩好买卖。

先看视频平台老大哥,今年 2 月份 YouTube 宣布,平台上的播客内容每月活跃观众超过 10 亿,这个数字远超垂类音频巨头。

这些播客用户,含金量极高,根据头部播客机构「 日谈公园 」联合喜马拉雅等发布的《 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 》中称,播客的重点受众是月薪在 2 万元及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管理者。

这些人普遍学历高、消费能力强,对播客依赖度也更高,订阅及固定收听节目的数量也比其他人群更多。


在过去,这些用户并没有被很好的商业化,因为音频内容变现的手段有限,播客现阶段以付费节目、软广告植入为主,绝大部分播客节目目前还是很难盈利,已经盈利的,收入体量也较为有限。

根据趣解商业的报道,头部播客栏目《不合时宜》在小宇宙有近 50 万订阅,单条口播广告刊例价为 38889 元,定制单集报价为 13.3 万元,已属头部水平。

这个收入水平放到内容行业来说,堪称没啥战斗力。

进入视频平台后,一来报价可以随着受众体量的提升而上涨,二来商业化的想象力,从耳朵解放到了眼睛,带货、私域、在画面里植入等等都成为了可能,收入渠道会更丰富。

老罗的这期内容,无疑让很多人看到了视频播客的巨大可能性。


这一部分源自老罗无法替代的个人魅力,但这种形式本身也不容忽视。

信息获取的方式可以很自由。

开车就纯听声音获取内容信息,在电脑面前,可以打开视频,对谈时嘉宾的表情和动态其实也是一种信息补充。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觉得老罗证明了一点,在短视频碎片化消费的当下,真诚的深度对谈,依然是硬通货,用户对长内容、深度内容的渴求依然强烈。

可以预见,视频播客的制作水准和商业化模式都会进一步成熟。

也许会从简单的哥几个坐着聊一聊,成为一种全新的内容生态。

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未来的内容菜单上,会更多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等待着我们的选择。

撰文:渡渡鸟武士

编辑:莽山烙铁头 & 面线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bilibili: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于谦、局部观察、知安局

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

Joe Rogan Experience 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