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手握2.57亿美金,康迪科技“一体两翼”战略渐入佳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雷达财经 时间:2025-08-20 12:31:51



雷达财经出品 文|江北 编|深海

8月19日,康迪科技股价大涨13.29%,加上8月18日的涨幅,公司两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达26.56%。

消息面上,8月19日,康迪科技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63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5980万美元下降39.3%;净利润为17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净利润240万美元下降28.7%。

为何业绩下滑,康迪科技股价反而大涨?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反常现象的背后,康迪科技经历了战略转型以及团队的变更。升级后的团队全面发力,在新品开发、营销合作,销售网络铺设、市场品牌等方面快速推进,康迪科技全面进入精细化运营模式。

上半年,公司策略聚焦零售渠道的库存管理,毛利率显著提升,达到了45.2%,较2024年同期的31.7%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在夯实核心非公路车业务的同时,公司还与云深处合作机器人业务,并成功成为宁德时代重卡换电站的供应商,顺利拿下了第一单。至此,公司的“一体两翼”战略成形,正逐步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科技控股型企业。

截至上半年末,康迪科技拥有2.57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远超公司市值,为公司转型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雷达财经表示,随着康迪科技换电设备与机器人业务的增长,公司的估值逻辑将从传统制造切换至智能装备,估值有望大幅提升。

主业继续夯实

康迪科技前身为浙江康迪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从2006年开始,康迪科技研发电动汽车。2007年,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3年,康迪科技与吉利合资成立电动汽车公司,一度成为微型纯电公路车行业头部公司。2021年,吉利买下康迪科技的持股权。

“我们在国内有生产基地,又是美股上市公司,在美国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和本土团队,并且美国是非公路车的最大市场。”据康迪科技董事局主席董学勤回忆,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康迪科技接连召开几次会议,最终定下的方向是生产纯电非公路车。

作为曾经的公路车公司,康迪科技跨界进入非公路车市场,堪称“降维打击”。

2022年,第一辆纯电的高尔夫球车驶下产线,随后,公司不断扩展品类至卡丁车、沙滩车、农夫车等。截至目前,公司核心产品聚焦高尔夫球车(LSPTV)和电动全地形车(UTV)。

目前,康迪科技在浙江永康和江西新余的工厂负责锂电池包、电机等零部件的生产,浙江金华和海南海口的工厂则负责高尔夫球车和农夫车的生产。在整车生产好后,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运至美国销售。

由于美国本土品牌的非公路车太贵,而其他一些国内厂商的产品太次,康迪科技用料足,价格适中,还兼容特斯拉超充桩在内的各类充电桩,这让“康迪牌”非公路车一下子赢得了许多美国顾客的青睐。

除了打球,许多美国顾客还开发了高尔夫球车的新用途——代步,在许多美国超市门口、居民区巷子,都能看到康迪科技生产的高尔夫球车的身影。



为了推动康迪科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去年10月10日,康迪科技宣布,公司创始人胡晓明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仍保留董事职务,以向公司新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公司董事会选举董学勤为新任董事局主席。董学勤在汽车工程、汽车安全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和专长,并拥有多项专利。此外,公司任命陈峰为首席执行官,其在电动汽车和换电领域经验丰富。

公司新管理层提出了“三海突围”战略——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态出海。

康迪科技的“三海突围”实践路径非常清晰,已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渠道多元化和品牌场景化。

在供应链本土化方面,今年5月1日,康迪科技宣布,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兰市的工厂已正式投入使用,首台“美国制造”的高尔夫球车顺利下线。



据悉,加兰工厂占地约4.56英亩,总建筑面积达74758平方英尺,具备康迪科技旗下全系电动非公路车型的生产能力,包括UTV及其他电动非公路休闲车型。

陈峰表示,加兰工厂的投入使用,为公司未来在美国市场的持续增长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已宣布与中比能源科技(CBAKEnergyTechnolog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美国建设两座锂电池生产设施,持续扩展本地制造布局。

在渠道方面,目前康迪科技已成功入驻Lowe's、Costco等北美一千多家零售商超门店,经销商网络正在不断扩大。

在品牌方面,康迪科技联合家居零售巨头Lowe's推出NFL主题高尔夫球车,覆盖32支橄榄球球队粉丝群体。

在公司新老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康迪科技非公路车实现了超7000万美元的营收,该年公司全部营收为1.18亿美元,占比超60%。而到了2024年,公司来自非公路车及相关零部件销售额同比增长8.9%,达1.17亿美元,该年公司总营收为1.28亿美元,非公路车业务占全年总营收的91%以上。

今年上半年,康迪科技聚焦零售渠道的库存管理,毛利率显著提升,达到了45.2%,较2024年同期的31.7%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北美市场非公路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不足20%,远未饱和,康迪科技该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两翼”展翅

雷达财经注意到,非公路车业务,是康迪科技“一体两翼”战略中的“一体”。此前,董学勤在公开采访时透露,康迪科技已经搭建了以北美非公路车出行产品为基础,智能机器人和能源换电装备为两翼的业务架构。

作为“两翼”之一的机器人业务,于今年6月12日启动。该日,康迪科技宣布与“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达成两项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北美市场的智能高尔夫装备及安防巡检四足机器狗。

其中,智能高尔夫装备球童机器人由康迪科技负责功能定制与渠道推广;云深处主导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包括路径规划、导航与人机交互。双方合作的高尔夫智能装备瞄准高端休闲消费市场,与其现有高尔夫球车业务形成协同,双方还计划当条件成熟时在北美进行本地化生产。

而对于安防巡检四足机器狗项目,康迪科技负责提供系统集成与规模化生产能力,云深处提供关键感知与控制技术。据悉,北美安防市场年规模超百亿美元,因劳动力成本高昂,智能巡检需求迫切。

康迪科技与云深处科技期待通过前述两大产品的持续迭代与本地化推广,抓住北美及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与长期价值创造。

除了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康迪科技还与浙江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聚焦环境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推动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落地。

康迪科技的另一“翼”是换电业务。

今年8月12日,康迪科技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换电”)宣布,已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框架采购合同》,成为宁德时代换电站设备的供应商。

8月18日,中换电宣布,其已成功获得首个重卡商用车换电站设备订单。这标志着中换电正式进入宁德时代全球供应商体系,并将为其提供硬件支持,共同推动换电站标准化建设。

目前,全球换电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超40%的速度扩张,未来换电行业更是有望成长为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基于对换电行业的看好,康迪科技早在十几年前就涉足换电技术,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陈峰在换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目前,康迪科技的智能换电系统拥有电池更换、车辆定位、电控管理等9大模块,具备一键换电、90秒高效换电、自动计费、实时监控等6大优势。



按照宁德时代年内建成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将超10000座换电站计划测算,中换电未来的设备订单量有望显著提升。而随着宁德时代与中石化合作的海外换电站项目顺利进行,中换电还有望“走出去”,将换电设备出口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康迪科技的另一重要增长引擎。

估值有望上升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康迪科技的转型升级已进入快车道,其正在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科技控股型平台公司跃迁。

初步来看,康迪科技至少具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换电+机器人双技术协同,研发资源可重复利用,换电技术可同步提供给安防机器人使用。

其次是现有北美销售渠道可供新产品推广使用。换电设备及安防机器人可以使用现有高尔夫球车经销商团队推广,不仅可以降低市场开拓成本,而且可以快速抢占市场。

最后是政策红利,作为在中美同时设立工厂的跨国企业,康迪科技可以通过美国本地化生产获取补贴,同时利用中国供应链降本。

雷达财经注意到,积极推进“一体两翼”战略的康迪科技,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共计25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170万美元增长48.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时期进行的电池产品研发项目。

随着公司转型的逐步深入,康迪科技的资金能撑得住吗?在康迪科技首席执行官陈峰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陈峰在“2025年中期财报会-管理层讲稿”中透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57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存单,财务状况保持稳健,为未来的增长和业务扩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雷达财经注意到,市场给予康迪科技的估值并不高,目前其最新市值为1.39亿美元,远低于在手现金金额。

在宋清辉看来,康迪科技手握大笔资金,可以支撑公司完成战略转型,随着换电和机器人的收入增加,公司将被市场认定为科技型企业,估值可以享受到15倍甚至更高的PE。届时,康迪科技的市值将大幅跃升。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康迪科技股价已因转型频频出现异动。

8月12日,康迪科技(KNDI.US)股价盘中一度飙升21.7%,最终报收于1.31美元,涨幅达13.91%,成交量较8月11日上涨达7021.62%。这一异动源于当日早间的一则消息——康迪旗下中换电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换电站设备供应合同。

而在宣布获得宁德时代首个重卡换电站设备订单的8月18日,康迪科技股价再度发生异动,盘中一度大涨15.63%,最终报收于1.43美元,涨幅达11.72%。

8月19日,康迪科技股价报收于1.62美元,再度大涨13.29%。据此计算,自8月12日以来,康迪科技股价累计上涨达40.87%。

未来,康迪科技的“一体两翼”战略还将取得哪些成果?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