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原创
进入2025年8月中旬,国内主要科技/互联网企业(腾讯、京东、联想、网易等)陆陆续续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无一例外超预期增长了。
甚至就连你们觉得“要被短视频和小红书干掉”的微博,也实现了正向增长。
回顾过去两年,科技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轮深刻的转型阵痛。用户流量红利见顶、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叠加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少企业选择收缩非核心业务、优化人员结构,“降本增效” 成为行业关键词。彼时,关于 “行业天花板是否已至”“科技企业如何寻找新增长曲线” 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有观点认为,科技互联网行业将告别增长时代。
现在各大巨头用实际增长成绩,打消了诸多质疑。当然,在超预期增长之外,有很多振奋人心的亮点值得一提。
1、普遍实现两位数增长,晴雨表终于“放晴”
头部企业普遍实现接近两位数或者两位数以上超预期增长,覆盖腾讯、京东、联想集团等科技巨头,亦包括腾讯和网易旗下的上市企业,诸如网易有道、阅文、腾讯TME等垂直领域企业。
比如,腾讯总营收1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联想集团营收1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京东营收为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
网易增幅不及其他巨头,但也达到了9.4%,也接近两位数。
这一系列增长数据直接印证,此前市场担忧的行业“寒冬”似乎已结束,行业整体进入持续向上的复苏与发展阶段,增长动能显著回升。
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复苏更具特殊意义。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科技企业的营收增长、业务扩张,不仅反映出自身发展态势的好转,更印证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回暖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
尤其是阿里和京东这种平台,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好坏与否的晴雨表。京东已发超预期的财报(且员工数量已超90万),按照过去几个月释放的各种数据,阿里大概率也会带给我惊喜。
2、人工智能成核心“基础设施”,赋能价值凸显
无一例外,所有实现增长的企业在财报中均将AI列为战略重点,其定位已超越“工具”或“业务”范畴。
腾讯方面,马化腾在喜报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AI“二季度,我们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有媒体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腾讯将AI深度融入游戏、广告及社交生态,驱动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三大核心业务显著增长。
网易方面,利用网易互娱AI Lab的AIxPose和AIxFace视频动捕技术,让旗下游戏拥有了“人人可以参与改造”的能力,无数玩家免费成为网易的“产品工程师”。另外,利用AI技术,网易的《蛋仔派对》等游戏,也取得积极成绩。
联想方面,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目前已经占到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30%以上,并以31%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第一。与此同时,联想构建全栈AI产品体系,ISG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增 35.8%,其中AI 基础设施营收暴增155%。AI解决方案在制造业、供应链领域表现突出。
很显然,AI当前的核心作用是业务赋能的基本面与基础设施,不仅服务于企业自身降本增效,还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渗透,成为驱动增长的“第一引擎”,Q2超预期增长的核心贡献因素即源于此。
3、深度链接实体经济,释放科技红利
主流科技企业进一步将技术能力、平台资源向实体经济输出。
京东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将智能仓储、大数据选品能力向线下商超、县域零售门店渗透,助力传统零售业降本增效,京东自营的多种Mall、养车、医院等门店业态遍地开花,其超预期增长也侧面反映出消费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复苏活力。
联想则通过AI解决方案深度服务制造业,将智能设备、算力基础设施与工厂生产流程结合,优化生产调度与供应链管理,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ISG基础设施业务的高增长也印证了企业级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腾讯云&腾讯AI能力加速外溢,全方位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在生产环节,工业质检方案落地多领域,助力企业提升质检效率、降低成本;营销上,腾讯云智能数字人可用于虚拟直播等,提升品牌曝光与用户互动;在办公协同方面,旗下协同办公产品矩阵的AI功能,如腾讯文档企业版AI助手、腾讯会议AI小助手等,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通过这种深度联动,让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如传统行业企业、中小微商家等)承接科技发展成果,共享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红利,实现科技与实体的双向赋能。
这也意味着,此次Q2增长不仅是行业的回暖信号,更是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进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