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国产航空动力电池破解“不可达三角”,固定翼飞机迎来量产关键助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8-19 16:27:46

航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航空商业化的关键,长期受困于 “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 技术瓶颈,其突破程度直接决定产业商业化进程。国内众多公司近几年都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而在此过程中正力新能(03677.HK)率先取得突破。

2025年8月18日,正力新能对外披露,其独家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成功斩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正式开启批量化交付。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正力新能航空动力电池正式通过适航认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正力新能由此实现航空动力电池的量产交付,并助力国内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为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正力新能董事长曹芳表示:“正力新能非常有幸参与了中国电动飞机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运营的重要跨越。同时,本次量产交付也是正力新能践行‘零碳征程’愿景的重要突破,彰显了正力新能用电化学赋能‘陆海空’全场景电动化、以技术创新引领低碳未来的坚定承诺。”

适航认证落地助力商业化落地

众所周知,适航取证是一场航空动力电池领域的“大考”,需通过民航局对产品设计、生产体系、质量控制等全环节的严苛审查,取证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是企业抢占行业先发优势的关键门槛。

此次取得适航证的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是由零重力飞机工业及其控股企业主导生产的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其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而这款固定翼飞机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正是由正力新能独家供应。


据了解,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正力新能就敏锐识别出电动航空是具备广阔前景的未来新兴领域,凭借多年技术深耕,通过“技术验证—小批量试产供应—适航认证”等协同模式,不断验证和优化产品设计与性能,还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此次助力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适航取证,证明其航空动力电池系统的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已全面满足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对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严苛要求,达到行业领先标准,也意味着中国在电动航空领域实现了关键部件国产化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新能源航空产业的话语权,助力“中国智造”加速走向国际。

技术突围破解行业“不可达三角”

电动航空作为交通电动化的技术制高点,在性能需求上有着高于车规级电池的标准,行业内甚至还有着“车用电池当前的顶点只是航空动力电池的起点”的说法。

除正力新能外,国内众多头部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也都在积极布局低空产业领域,将航空动力电池视为战略级赛道,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航空动力电池行业却长期面临“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黄金三角难以兼顾的难题。

而正力新能通过前瞻性的“LISA-321”研发战略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突破。2023年5月,正力新能便推出行业首个集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于一体的“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该电池在圆柱形态下能量密度超320Wh/kg,支持20%低电量时12C高倍率放电,可15分钟内充满80%电量,更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从技术根源上破解行业痛点。

事实上,正力新能并非单打独斗。在航空电池系统的整个研发与发展进程中,公司与国内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直都在紧密协同合作。

未来,正力新能将进一步深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新能源航空器动力电池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eVTOL等机型上展开更深层次合作;与辽宁通航签订中国首款自主研制四座电动飞机RX4E后续航空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与供应战略协议。通过多方助力国内企业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加速推动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