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派财经 李唐
近期,联想财报显示,在2025/26财年第一财季,联想营收同比增长22%至1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2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08%至5.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按照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净利润同比增长22%至3.89亿美元(约合28.2亿人民币),已调整因认股权证产生的非现金公允价值收益。
此前靠PC起家的IT巨头,联想自早些年夺得全球PC市场冠军后,始终处于行业拔尖位置,但近些年,PC产业红利日渐稀释,联想也在谋划新增长曲线。
作为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和个人笔记本电脑业务的厂家,联想的转型,尤为重要,甚至算得上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道缩影,只是,破局,又岂止没有挑战的?
PC不好卖了
虽然联想财报整体增长,但是财报当日其开盘快速下挫超过5%,盘中最高跌至6.86%。
市场不太买账,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而PC的整体前景可能是一个方面。
虽然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PC出货量在连续两年下滑后虽小幅回升,但仅增长了1%。这一数据表明,PC市场的增长依旧乏力,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其实,自新冠疫情期间购买潮过后,PC市场近年来增长停滞。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对PC的需求愈发谨慎。一方面,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功能日益强大,能够满足大部分日常办公、娱乐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PC的市场份额 。
人们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处理简单文档、浏览网页、观看视频,便捷性甚至超越了PC。另一方面,PC技术创新速度放缓,缺乏足够吸引消费者更换设备的亮点。在性能提升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其他领域。
在商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IT设备采购更为保守。企业削减开支,优先保障核心业务运转,对PC采购计划一推再推。即便是有采购需求,也倾向于选择租赁而非直接购买,进一步压缩了PC市场的销量。
提出此番战略并不意味,因为联想的确需要新的赛道构建业务持续增长的底座能力。
传统硬件厂商需要新竞争力
仔细拆解联想的业务单元,亮点的增长背后,三大业务板块也都有着各自的挑战,这也成了联想谋新创业的基本背景。
其中,IDG业务市场中联想、惠普、戴尔三家构成第一梯队,市场份额相互拉锯,差额不大,经营业绩与行业周期相关联,行业增长的空间将越来越有限。
而ISG业务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为云厂商定制生产,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压力不小。对比来看,SSG业务增长前景更为明朗,只是整体的竞争能力要求更高,比拼的是生态能力,要求厂商硬件-软件-服务这一生态上闭环的能力。
而联想的挑战恰好在此。
从整个AI布局看,联想智能体业务的核心产品之一的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其中小天个人智能体也接入了DeepSeek-R1联网满血版大模型,可以实现响应速度提升、复杂指令执行更准确,而且还支持跨端任务的无缝协同。AI PC已经占到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30%以上,推动IDG实现近千亿营收,同比增长18%
此外,联想AI PC、联想moto AI手机、联想AI平板等一方面均在产品端构建了AI功能体系,并通过天禧AS接入云端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根据计划,联想未来还将进一步升级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在端侧部署DeepSeek 70亿参数大模型,成为全球首家在端侧部署和运行这一大模型的AI PC品牌。
但是,真正的创新往往并非简单的生态整合,一方面至少先需要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软硬件协同或者生态的资源整合故事才能讲得更好。
至于联想的创新能力究竟如何,实际上并不需要作过多拆解,市场往往是最好的试金石,反过来讲在构建新竞争力的路上,联想既有亮点,也有挑战。
亮点在于,联想依托于过去数十年在B端和C端领域的积累,在软硬件能力和客户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联想AI智能体可以快速落地并形成商业闭环的原因。
而挑战在于,新的竞争力需要有新的突破性产品,联想推出的产品需要打破现有市场的枷锁,做到与众不同反而并非易事,以AIPC为例,目前整个业内AIPC在功能上实际上相对同质化,大多厂家所定义的产品卖点也并无绝对的本质区别,因此,如何打造差异化将是联想构建竞争力的关键。
另外一方面,但智能体市场的狂热也催生出泡沫。分析机构Gartner认为,智能体市场在冷静后将会出现一波退潮,到2027年底将会有超40%的智能体项目被取消。
不过,行业的担忧依然无法忽视,尤其是在智能体方面。
从Agent演进上看,北京商报曾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Agent预计可以在数十步较复杂的工具调用中,做到90%的准确率,基本达到可商用状态。但基础模型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基础模型还难以做到自主调用上万个工具并自主执行。
但Gartner高级总监兼分析师阿努什里维尔马表示,部分Agent项目受炒作驱动,且常常被误用,这可能会让组织忽视大规模部署AI Agent的真正成本和复杂性,导致项目无法推进到生产阶段。面向用户来说,对比垂类Agent,通用Agent在企业端的应用效果不佳,从效率/成果衡量,都无法达到数字员工的高度。
不过话说回来,联想的的确确从AI价值中获得了成效,三大主营业务集团都把握住了AI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机遇: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实现营收973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PC业务创下15个季度以来最快增速;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营收实现35.8%的增长;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增长19.8%至163亿元,运营利润率达到22.2%。
显然,联想作为一家制造业巨头,要想更好市场增长,就不得不构建新的竞争力,这将对联想的未来和AI业务的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的联想已经成功转型,至于未来的联想又将以怎样的创业者姿态出发并带来新的亮点,市场将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