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请师傅吃饭碰杯,李想的“刘强东式”公关能否奏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三言科技 时间:2025-08-19 10:09:13

公众号“超角度”

请师傅吃饭、敬饮料碰杯,李想的“刘强东式”公关能否扳回一局?

李想今日发布视频,借i8交付之际,请卡车师傅们吃饭,他表示,卡车师傅和卡车是连接制造出来的车辆和到用户之间的血管和血液,感谢每一位师傅,感谢师傅们的家人。

他还送给每位师傅一个腰托,让师傅在车上可以更舒服一些。



李想特意举起饮料(当天师傅们要开车,不能喝酒),敬了乘龙卡车师傅:“(对撞测试)多少有点让乘龙用户不开心,有冒失但无意冒犯,咱们碰一杯,现实中就不碰了,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两位乘龙卡车师傅身着带有“东风汽车”标志的衣服。

当天有师傅过生日,李想起身宣布给这位师傅过生日、切蛋糕。


请吃饭、送腰托、碰杯、过生日,李想和团队花心思了,下功夫了,诚意满满。这画风像极了之前掀起外卖大战初期的,东哥刘强东请外卖小哥们吃火锅,显然李想也想跟司机师傅们打成一片。

在超哥看来,这当然不只是请师傅们吃饭这么简单,而是对“对撞风波”的争议进行收尾。

虽然此前理想汽车、乘龙卡车、中国汽研发了联合声明,代表涉事三方进行了表面和解,但公众或乘龙卡车司机们仍质疑未消。

那么,李想这次的表现能打几分?

1、态度值得肯定,但未能打成一片

首先要肯定李想的态度,愿意与运自家新车的司机师傅们一起吃饭,这在业内应该也是第一家了。

不过,在李想账号发布的视频中,或许因剪辑原因,主要是李想在说,师傅们加起来没3句话,视频的展示节奏像在完成预订任务。

李想在饭桌上问师傅们看没看常州的比赛,超哥个人觉得司机师傅感兴趣的应该是拉一趟i8能赚多少钱,能不能多赚点儿;接着李想聊起了卡车的自动驾驶,一顿输出自己的看法,像现实版微博。。当然这话题逐步接近卡车司机了,他还关心司机们的腰,顺势送出礼物腰托,也还可以。

虽然最后展示了与师傅们的研讨会片段,但没体现内容,不是重点。

总体感觉李想和司机还是有距离,在卡车司机看来,就是一个大老板、雇主请了一顿饭,而这雇主还不是直接雇主,直接雇主是运输公司。

“刘强东请外卖员吃火锅”事件中,外卖员是自己的员工,东哥自己也去体验送外卖了。所以东哥能脱口而出,“体会到兄弟们的不易”。东哥与小哥们的出身相同,经历相同,都是从农村来北京打拼,做兄弟、搭肩膀喝酒自然而然。


加上东哥是真喝酒,喊出“想跟我说话就使劲说”,兄弟们也敢跟他使劲说。

李想不同,是80后创业代表、少年得志连续上市成功企业家,与司机师傅们天然没有太多共同话题,这种距离无法弥补。东哥能保证给小哥们交社保,隔了一层的想哥,显然不能保证给司机师傅们交社保。

没有共情,没有相同刻骨铭心的经历,面对请吃饭的想哥,司机师傅们只能“听他讲完”。

2、方向要正确,细节要做足

应该要搞清楚的是,这期请司机吃饭视频,仅是一次对撞测试的企业CEO回应、公关行为?还是作为长期的将李想打造成接地气的ip人设的组成部分?

如果是公关行为,有些细节还是要做足。这不,网友挑刺了:


“学刘强东?太晚了”

“你的错误就一笑泯恩仇,别人的错误就法务处理”


有网友指出了李想拿杯礼仪问题:几个人都比他年龄大,他的酒杯最高,骨子里的东西,见微知著”。


超哥仔细看了视频,确实李想没注意这个细节,没有把杯子比师傅低一些。


但是东哥这个细节做到位了,跟小哥碰杯时,主动低了些。毕竟东哥久经酒场,与员工、小哥们喝酒也不是一次两次,李想在人情事故上,还需要向东哥学习。

江湖不只是打打杀杀,江湖还是人情世故。。。

当然从李想的角度而言,做好产品、管理好公司就行了,不需要在乎这些人情上的规矩讲究,但如果真心请师傅们吃饭,碰杯敬饮料敬酒这件事,细节还是要做到位。再帮理想想个细节——这次i8全部交由乘龙卡车师傅运输交付,双倍薪水。是否比请吃饭效果好?

这又回到问题的原点,请吃饭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给乘龙对撞事件收尾,通过“示弱+补偿”化解危机,没有直接回应网友的质疑,更容易被看成“一次性”营销。


如果要和司机师傅们长期打成一片,应该做成长期的、系统性的权益承诺,如运费保障、职业培训等,真诚把他们当供应链的一部分,CEO接地气,企业也要有人情味。

公关层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又要指点大公司做公关了。实际上,对撞乘龙这事,没法正面回应质疑,就这样过去吧。眼前有更重要的事。

首先是李想应该做什么。

李想开视频账号初衷是要学雷军,学谁不重要,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最重要。李想是乘龙事件最后一个回应的,在舆论发酵初期,李想能不能自己驾驶i8做一次测试,不一定对撞大卡车,做点可参考的安全性高的测试。当然行业里没有这么做的CEO,如果可以,想哥就顺应了网友的期盼,视频账号不是要爆了?也更有说服力。

印象中拼命的车企CEO有极越夏一平,直播24小时辅助驾驶,我都替他担心有点啥突发状况;蔚来的李斌也很拼,在西藏扛着高反,戴着输氧管、手都发紫也要直播,变成了“加氧的李斌”。。。总之要围绕产品。

理想也应该做做高管ip管理。

乘龙事件中,起到加油添醋作用的是理想两位“欢迎复测直播”的高管。诚然高管可以替CEO减轻PR上的工作量、帮忙宣传产品,但言多必失,一不小心就酿成公关事件。两位高管用对产品的强大自信,换来了公众情绪的强烈对抗。

有的高管已经开了多个平台账号,朝着把自己做成大V的方向去了。如果不加以管理、浇浇水灭灭火,类似乘龙事件会再次发生。

CEO、高管、公关部、官微、法务部,该谁说话,该谁辟谣,该谁怼,这个体系可以好好梳理下。这其中有个公众情绪管理的问题,谁先说话、该强硬表态还是晓之以理,结果都不同。

最难的是公众情绪的管理。

当下的公关不同了,社交媒体推送逻辑及用户消费阅读习惯的演进,极易导致引爆公众情绪,进而让公众亲自参与、成为话题的一部分。标签化+情绪化的传播逻辑容易让个体绑定品牌,形成个体行为=品牌属性的联想,如农夫山泉事件。

“理想车主乱停车、不守规矩”的视频,前几天“占领”了短视频平台,超哥连刷了3天。从抖音的声明看,有部分演绎,当然有真实案例。

理想当下亟待解决的是公众对“理想车主的刻板印象”。有朋友开着理想已经被“恶意滴滴”了。如果李想请吃饭是在挽回理想形象,那车主刻板印象层面更需要花功夫破解。

比如前几天有个理想车主见义勇为的事件,能让人对理想车主刮目相看;官方或车友会多组织公益活动等等。这跟MEGA类似,都是长期工作,换作谁也很头疼。

理想已迈出了第一步,示弱,解决黑天鹅公关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梳理架构体系,从说教到解决问题,弱化对抗性,从“被动灭火”到“主动定义”。

这是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单独写文章研究。希望理想i8大卖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