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其中营收、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超出预期。
具体来看,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量的增长。
净利润方面,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净利润9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毛利总额提升至247亿元,毛利率达16.4%。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市占率首次突破10%。其中,新能源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72.5万辆,同比增长 126%,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2%。
目前,吉利银河品牌已成为新能源销量的主力军,上半年累计销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232%,截至7月底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此外,极氪上半年销量9.1万辆;领克上半年销量15.4万辆,并于7月16日达成累计交付突破150万辆。
从销量目标来看,吉利汽车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上半年已完成140.9万辆,完成率约为 47%。考虑到下半年通常是汽车销售的旺季,且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相信吉利汽车有较大可能完成或接近完成全年300万辆的销量目标。
持续推进“一个吉利”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持续推进“一个吉利”战略。
今年5月,吉利汽车正式宣布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将私有化退市,正式回归一个吉利。7月15日,双方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事实上,自《台州宣言》宣告整合开始,吉利已经相继完成几何、翼真和雷达并入吉利银河,极氪和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

目前,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同处在一个公司架构之下,极氪科技私有化之后将变为吉利汽车集团下设的事业群之一,与吉利银河事业群并列。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安聪慧曾表示,合并后的研发投入预计将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效应而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同时行政法务等费用也将降低10%-20%。
摸着比亚迪过河
吉利为何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其实战略比较简单,就是摸着成功车企的经验过河,而被借鉴最多的就是比亚迪。这种战略跟随不仅体现在产品规划上,更深入到技术研发、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
今年2月,比亚迪召开智能化发布会,宣布全系车型都将搭载高阶智驾,连7万元的海鸥也要搭载天神之眼C,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
随后3月3日,吉利就宣布将旗下全品牌线智驾方案统一为“千里浩瀚”系统。不过,吉利的智驾战略似乎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更像是赶鸭子上架急于对标比亚迪而发布。
不同于比亚迪旗下车型的整体升级,吉利的推进节奏是新款车型先上智驾,旧款车型则需要等到下半年迎来改款时再进行升级,智驾战略的速度相比比亚迪要更慢一些。

在车型上,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明显对标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
比如,吉利银河L6 EM-i 起售价7.98万元,对标比亚迪秦PLUS DM-i。除了最低配版本以外,银河L6 EM-i配备了主驾的座椅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这在10万元的车型上是很难见到的配置。
吉利银河A7则对标比亚迪秦 L DM-i,前者上市限时指导价为 8.18 万元 —11.78 万元,后者优惠后实际价格区间约为8.5万到12.5 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银河A7的上市策略非常激进,其限时指导价甚至覆盖了更低级别的秦 PLUS DM-i。
此外,在紧凑型SUV市场,吉利银河星舰7 EM-i对标比亚迪宋家族的竞争也尤为激烈;在中高级轿车市场,吉利银河星耀 8 与比亚迪汉DM-i也展开了直接竞争;在A0级市场,吉利银河星愿的销量甚至超越了曾长期占据 A0 级纯电市场销量榜首的比亚迪海鸥。
可以说,吉利在用比亚迪的逻辑来与比亚迪竞争。不过从结果上来说,吉利的这套打法确实收到了成效,也的确从对方手中抢走了不少销量。